我的母亲刘秀全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73406297
本馆由[ 勇儿 ]创建于2011年04月03日

我的奶奶

发布时间:2019-06-07 15:51:52      发布人: 勇儿

我的奶奶生于1922年,逝于2003年,享年81岁。爷爷走得早,大概上世纪60年代初就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就因病去世,奶奶独自拉扯5个儿子非常不容易,居然还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很是了不起,我的父亲排行老四。到了我这一辈,共有5个孙子()。我和奶奶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好、最亲。

据奶奶讲,她童年时缠过足,但是时间不长,但也留下了痕迹;解放前上过一年私塾,认识一些字,会简单的算术,会打麻将、抽水烟(据说都是和地主家小姐学的,看来旧社会的地主也很亲民嘛),在那个年代的女性中,奶奶算是比较能干的了。

奶奶是我成年以前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亲人了。从我1岁到19岁离开梁平之前,由于母亲常年三班倒工作不暇、父亲又在外地上班,照顾我的重任就落在了奶奶肩上。

奶奶识字不多,电视上很多字都不认识,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乐意当老师给她 “扫盲”。奶奶是个极其节俭的人(那个年代的人基本都如此,骨子里对饥饿和贫穷有深深的恐惧),平时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每到周末我从学校回来,她总会买上一点肉或者猪肝什么的给我打打“牙祭”(我初中开始住校长达6年),后来退休金提高了,每月还给我5元钱零花钱,在上世纪90年代也是不小的金额啊。

可能是我从小比较听话成绩也不错,中学一直在县里最好的学校读书,奶奶跟外人聊天时说起总是充满了自豪。我生活中的冷暖安危她常挂在嘴边,学习的道理她懂得不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勇儿啊,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奶奶给我讲过的事情很多,但现在大多都已记不清了,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旧社会的通货膨胀:爷爷年轻时是卖肉的屠夫,一次卖完一头猪,钱拿回家舍不得花,哪知物价飞涨,仅仅一两周时间,一头猪的价钱仅仅只换回来一小捆柴火,气得差点吐血。二是在50-60年代,家里人多粮少,尤其都是吃长饭的小子,奶奶想了一个办法,把米分开单碗蒸,煮好后年龄最小的先挑,每次老五都自作聪明挑最满的一碗,殊不知只是奶奶多加了点水罢了。

记得高考后我待在七桥,奶奶突然拿着一份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我面前(后来证实是份假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的她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工作后的第一年给奶奶100元钱孝敬,她却死活不肯要“勇儿,你刚参加工作,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得很,奶奶有钱。

愿奶奶在天堂安息!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