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7474241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03日

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0-11-03 22:08:4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杨浩是家盒子比较年轻的员工代表,热情、富有朝气,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微笑,不管什么时候都乐呵呵的,而在家盒子的公益活动中他又是最积极的一个,他的爱心不需要言语的表达,只在每一次物资搬运、每一次爱心集结中通过实际的行动体现出来,他把淡淡的微笑带到了囊谦,把温热的爱心捧给了瓦作小学麦曲小学的孩子们,谁也没有想到他年轻的生命会长眠于青藏高原的山谷中,谁也不愿承认他用短暂的一生昭示了爱心的伟大,他的爱没有边界之分、没有民族之分,他用瘦瘦高高的身体筑起了一条民族团结的爱心桥梁,他用帅气的脸庞、灿烂的微笑告诉我们中国的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偏远的山区需要爱心的浇灌,还有很多孩子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坚强的生长、长大、还有很多公益事业需要所有人的关注,包括他——一个真正的热血青年、一个有责任心、有公益态度的90后,一个用自己20岁的宝贵生命筑起民族团结桥梁和爱心希望的大写的人,当我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一个随身的记事本上认真的记录了这几天志愿行的点点滴滴,其中一段发自肺腑的日记提出了对于生命对于公益精神的拷问: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在他的遗物中还有一份报纸,折起的那页是“育儿篇。

守望20多年的山区教育推动者

遇难者中年龄最大的是囊谦县吉尼赛乡瓦作村小代课老师布桑,66岁的布桑老师是瓦作村村委副主任,麻格社社长,同时任瓦作村小代课老师,多年来他用对教育的坚守和对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坚持,把自己的爱献给这些孩子,作为一名代课老师,他同时又是这些孩子们的父亲,当马广超老师告诉他北京有爱心人士为孩子们买了帐篷、炉子、棉鞋等等物资时,老人家开心的笑了,而就在陪同志愿者一起去瓦作小学的路上,老人家告别了这个生活了60多年的大山,告别了瓦作小学还在等他上课的47个孩子,告别了他的12个家人包括两个精神病患者女儿,也告别了他用一生坚守着的瓦作小学,我们在布桑老师的遗物中看到了记录瓦作村灾情的文件,到最后时刻,他挂念的还是村子里的灾情,布桑老师,您放心,我们会让孩子们温暖过冬,我们会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让您的离去唤起更多的爱心和善举,让您的欣慰印在每个孩子微笑着的脸庞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