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植权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86518292
本馆由[ Phoebe ]创建于2021年04月22日

人物生平

发布时间:2021-04-22 10:28:12      发布人: Phoebe

1914年3月5日,梁植权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原籍广东中山 。就读于北京汇文小学和中学时期,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和北伐的年月,"三一八惨案"打死的学生中有他所在中学的两个同学。

1931年-1937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以《植物的卵磷脂的提取与纯化》论文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37年,大学毕业时父亲在芜湖工作,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梁植权回到芜湖家中,不久便过着逃难的生活,由芜湖到武汉再到广东中山老家。

1938年9月,考入广州岭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不到1个月,日本侵略军进占广州,他又随学校迁到香港,借港人的教室晚间上课。

1939年春,回到北平燕京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并得到美国庚款和Plotz基金的奖学金(资助时间1939年-1941年),他一边工作一边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窦维廉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在两年半完成了《钙在大鼠消化道中各段的吸收》及《草酸盐存在下钙在大鼠消化道中的吸收》两篇论文,两文后来发表在美国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生物化学杂志》)上。

1941年夏,获得硕士学位,并被选为燕京大学斐陶斐荣誉学会(Phi Tau Phi Society)会员,获得最高荣誉--金钥匙,也因此被留校任研究助教,但是因为爆发了珍珠港事件,日军接管了燕京大学,梁植权等被赶出校门,离开燕京大学后,随几位教授转到城里的私立中国大学任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梁植权到清华大学农学院生物化学系汤佩松那里工作。

1947年,获得美国纽约大学化学系助教的位置,就往美国纽约边工作边读书。当时正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纽约大学校内有许多退伍军人来读书。有些课程及试验排在晚上进行,生活很不规律。半年后他就转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任研究助教,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H.O.Triebold 是个油脂专家,与芝加哥两大肉联企业之一的Armour有联系。梁植权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脂肪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物理常数》(该文特别讨论蒸汽压的测定)。这一论文后来发表在Journal of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美国油脂学家学会杂志》)上。

1950年,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Tau Lambda Epsilon及Beta Beta Beta荣誉学会会员等;同年到北京,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系副教授。

1951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主任。

1958年-1969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

1959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化学系蛋白质及核酸两大组组长。

1969年,随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迁四川简阳。

1978年,随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从四川简阳迁回北京,继续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系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2006年6月14日,逝世,享年92岁 。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