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48973
本馆由[ arja15w ]创建于2010年02月18日

心中的夏青

发布时间:2010-09-16 09:17:59      发布人: arja15w

  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徐光春談夏青

  夏青同志是我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也是人民的優秀播音員。幾十年來,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播出了大量的黨和國家的重要文告,播出了大量的激動人心的新聞報道和其他文學作品。應該說,聽夏青同志的播音的的確確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享受。夏青同志的播音是黨的聲音,是祖國的聲音,是人民的聲音。從夏青同志的播音中,我們不僅聽到了億萬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和祖國勝利前進的腳步聲,而且也使我們聽到了一個忠於黨、忠於人民、無限熱愛新聞事業的一個優秀播音員的心聲。所以,我們不僅要很好地研究夏青同志的播音工作,更要很好地學習和發揚夏青同志的這種優良的工作作風和高尚的思想品格。研討會要認真研討夏青同志播音藝術的成就,還要研討夏青同志的成長過程,夏青同志播音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夏青同志是如何在黨和人民中贏得了如此崇高的聲望的﹔更要研究夏青同志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把做人和做事很好地結合起來,而取得了如此優秀的工作業績的﹔要研究我們當前如何、學習和發揚夏青同志的精神,把新時期的新聞宣傳工作搞好。

  我從小就聽夏青同志等幾位優秀播音員的播音,可以說是聽著他們的播音成長的。我總感覺到夏青同志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優秀的工作業績,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他把自己的愛獻給了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偉大的國家﹔第二,他把自己的力量全身心地獻給了黨的工作,獻給了為人民服務上﹔第三,夏青同志把自己的心緊緊地貼在我們黨的新聞事業上,貼在人民的播音事業上。正因為他把愛獻給了我們的黨和國家,把勁使在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上,把自己的心貼在新聞工作上,他才孜孜不倦地追求,才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去創造事業上的成就,贏得了黨的信任,贏得了人民的熱愛。夏青同志的播音在我國、特別是新中國的新聞史上、新中國的廣播電視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廣播電視是我們黨重要的輿論工具,是我們新聞戰線重要的方面軍,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廣播電視在傳達黨的聲音,鼓舞人民的斗志,凝聚人民的力量,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次抗洪搶險斗爭的新聞宣傳,廣播電視就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可以說是其他新聞媒介不可替代的。我想這種作用在今后的日子裡恐怕能夠更加引起黨和人民的重視。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前台長丁一嵐:夏青播音的風格

  1949年陝北新華廣播電台跟隨黨中央進入北平后,12月5日改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隨著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的勝利發展,各地廣播電台雨后春筍般地陸續建立,中央台的廣播節目由一個半小時,很快就增加到五個小時。當時電台隻有一架鋼絲錄音機和一台蠟片錄音機,不是特別重要的節目,不許錄音,隻能直播。中央台播音組隻有六七個人,男播音員奇缺,隻有齊越一個人。

  大約在1949年秋,國務院新聞總署開辦了宣傳干部培訓班,學員的文化水平多是大學程度。1950年初結業時,考慮到電台的特殊要求,允許我們在分配前優先挑選,於是,我們選上了夏青等幾位同志,另外還分配了幾個能做編輯、記者的干部,我們真是人才喜獲豐收,全台歡天喜地。

  夏青(原名耿紹光)本人基本條件就很好,新聞文學理解能力較強,業務上肯鑽研,不用很長時間就能自播送較重要的稿件了。我記得他開始做播音工作時有一點缺欠,他是哈爾濱人,雖然普通話說得不錯,但是有少數字音有東北音。開始工作后,他刻苦注意糾正,同志們一發現也提醒他,大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糾正得很好了。大概在50年代初,在北京召開全國普通話標准音推廣委員會會議,我和夏青代表中央台參加會,夏青發言,談推廣普通話標准音的重要性,受到歡迎。大家說我們的發言有理論,有實例,很有說服力﹔同時,夸獎夏青的標准音講得很好。這是他在不長的時間裡,在語言上自我糾正的效果。

  陝北電台和各地新華廣播電台基本上創建在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廣播內容配合戰爭的形勢,需要。當時收聽工具絕大多數在國民黨統治區,聽眾多為那裡的群眾件和國民黨官兵。廣播的內容則是報道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宣告我們:的政策、政令、文告和我們的主張等等。所以播音的風格,一開始就形成了開朗、熱情,表現了雄渾豪放,高高屋建瓴,充滿必勝的心態。我們的播音風格與國民黨電台播音員的軟綿綿、裝腔作勢的腔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全國解放后,聽眾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廣播內容是鞏固戰爭勝利斗的成果,號召人民參加和平建設,改善人民生活,進行社會改造,間或有維護社會安定,反映清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黑暗勢力的斗爭情況內容。廣播內容主要是創立新社會的新風氣、新生活。內容變了,播音梅蘭強調逐漸發生變化。

  以齊越為師,他們二人的聲音也有相似處,后來人們戲稱夏青為"賽齊越"。如果仔細劃分,齊越的聲音雄厚、深沉﹔夏青的聲音年輕些,但很庄重、清亮,聽來很悅耳。過了一段時間,夏青創出了自己的風格,播出稿件流暢,段落分明,邏輯性強,聽后給人印象很深。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11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全國人才民代表大會,會上要通過我國的《憲法》,這是我們國家的第一部《憲法》,人大要求廣播電台派一名播音員到會場宣讀《憲法》草案。電台考慮夏青播稿沉穩、清晰,派他擔任了這個任務。這是個很重要、艱巨的任務。他站在懷仁堂主席台上,面對著全場一千多位人民代表,身后坐著很多位國家領導人。這種場面很嚴肅,很容易使人緊張。夏青穿著整齊的中山裝,站在主席台前方,穩穩重重逐句逐段地宣讀,語音鏗鏘有力,緩急適當。《憲法》草案一萬多字,宣讀近兩小時,中間沒有停頓,精神抖擻地一氣呵成,一字不錯地念完。會場上爆發了熱烈的掌聲。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同志稱贊說:真是"三分文章七分讀",對夏青宣讀《憲法》草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夏青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是我國第一部國家《憲法》,由播音員現場宣讀,這麼成功地完成了任務,我們全台同志都感到光榮。

  現在各種形式的節目多了,一個熟練的播音員,應該能夠播送不同特色的節目,很多同志已經能做到這樣,夏青也是這方面的楷模。我很喜歡聽《閱讀和欣賞》節目,它給人增加很多文學知識。尤其是夏青講解、吟涌其中一些古代詩詞,確實別具一格。他不像朗涌新詩那樣高昂直露,也不像古人吟詩那樣低回婉轉,不易昕懂。夏青吟詩有時委婉清晰,詩情畫意﹔有時激昂有力,有陽剛之美。詩詞吟誦語速得當,內容和音韻表達得准確,聽來體會到古代詩人的感人情懷。我聽到夏青播送的《閱讀和欣賞》節目總覺得是一種藝術享受。

  新華社社長田聰明:夏青 把黨的事業和個人命運融為一體

  夏青是我們廣播電視界著名的專家,是全國播音界很有造詣的德高望重的長者,也是全國新聞界著名的新聞工作者。

  我曾長期生活、工作在祖國的邊疆地區,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和報紙摘要》、《全國新聞聯播》等節目,了解國內外大事,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已經成為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正是通過收聽中央台的節目,我認識了我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許許多多的記者、編輯和播音員,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夏青同志。他成功播出了黨和國家的許多重要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許多重要言論,和一篇篇激動人心的通訊報道,深深地感染、影響和鼓舞了中國社會幾代人。當時中央台常常安排重要節目的重播,每當這時對著報紙和文件,收聽他的播音,更感到他播音語言規范、語音純正、邏輯嚴謹、態度鮮明、感染力非常強。夏青的播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國家電台應有的政治、思想和藝術品位。夏青的播音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我有幸到廣播電影電視部工作並見到了夏青同志。這時候,他雖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仍堅持在崗位上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從工作的接觸和同志們的談話中,我進一步了解了他。夏青同志在播音崗位上勤奮工作了四十多年,始終把黨的事業和個人的命運緊緊融為一體,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都閃耀著黨的新聞工作者庄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每一次播音工作中都展現著他那鮮明的情感,磅礡雄渾的氣勢和嚴密的邏輯思維﹔每次播音都傾注著他的心血和汗水。要不是到部裡工作后的直接接觸,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在承擔重要播出任務的時候,常常是同時與病痛作著頑強的斗爭。

  我認為,堅持正確的導向,提高節目的質量,是廣播電視工作永遠追求的目標。夏青的播音實踐告訴我們,播音在其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們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播音員、主持人工作在廣播電視中的重要地位,要切實重視對播音員和主持人的選拔、培養和管理。

  我們從夏青成功的實踐中看到,將自身價值的實現與廣播事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是一個播音員健康成長的關鍵。我們選拔播音員、主持人首要的標准就是要有為廣播電視事業獻身的精神,也就是我們黨提倡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夏青同志以及許許多多老播音員一絲不苟地常年戰斗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的敬業精神是非常感人的,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新一代播音員、主持人好好學習的。

  夏青成功的播音實踐還告訴我們,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堅實的語言表達基本功對一個播音員、主持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他從開始做播音工作起就勤奮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刻苦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正是這些才使他的播音充了豐富的內涵和迷人的神韻。江澤民總書記指示我們要培養更多的名記者、名播音員、名主持人。這是廣大聽眾、觀眾的要求,也是我們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我們衷心希望年輕的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要向夏青同志學習,不斷地用新知識充實自己。要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語言訓練,提高播音、主持表達能力。為此,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已經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其中,播音員、主持人通過漢語普通話測試,實施播音員、主持人持証上崗制度是重要的一項。這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得到各界的好評。語言要規范,語音要准確,普通話要標准,這是基本功。沒有這個基本功,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播音員,也不可能成為優秀的節目主持人,甚至不可能成為非常合格的採訪記者。夏青同志的成功實踐也証明了這一點。

  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長安景林:夏青同志的成就和品格

  夏青同志在播音崗位上辛勤耕耘了將近半個世紀。他把黨的事業和個人的命運緊緊地融為一體,這是他事業成功的重要動力。新聞工作者庄嚴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成為一位深受廣大聽眾喜愛的播音藝術家。

  夏青同志的精神品格,也是值得我們稱頌的。他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勤奮刻苦、敢於爭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勇於奉獻的思想境界,虛懷若谷、學無止境的孜孜追求。為我們樹立了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的楷模。

  夏青同志對待每一次節目、每一篇稿件,都是精益求精。如果翻開電台所存播出稿件檔案,我們就會發現,凡是夏青同志播過的稿件,他所做的標記是極其嚴整規范的。他要求自己准備播出稿件時要做到“三讀”,即﹔了解文章的脈絡和大意﹔分析文章的邏輯結構﹔再從文章的整體去歸納。同時還要做到“三思”,即﹔把文章放到歷史和現實的大背景中,想一想它所佔的位置﹔把文章放到所播出的節目當中,想一想它與其他稿件,與整個節目之間有何種關聯﹔再把文章放到聽眾當中,想一想會產生何種效果。他把每篇文章的整體把握和精雕細刻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創作規律。嚴謹庄重、穩健大度、質朴堅定、自信豪邁、頑強樂觀,這正是夏青同志的播音風格。

  夏青同志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也都用在了與播音業務緊密相關的學習、研究、訓練上了。土木建筑理工科的學習,使他具有邏輯縝密的思維能力﹔古漢語、古典文學的學習,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在新聞學校學習期間,范長江、陳翰伯、吳冷西、梅益、溫濟澤等老一代新聞工作者、老領導為他打下了扎實的新聞理論知識基礎。從事播音工作以后,他結合各個時期的形勢和任務,研究黨的方針政策,研究宣傳的方法和策略及其在播音中的具體體現和把握。為了使自己的播音語言適應廣播節目多樣化的需要,夏青同志針對自己吐字發聲的弱點,向姊妹藝術行家學習,先后向音樂學院老師學習音節發聲,向單弦演員學習吐字歸音,向電影學院教師學習發音方法。直到60年代,已經是一位成功的播音大家的夏青同志,仍然針對自己發音的具體問題,向語言學家周殿福先生學習,反復聽錄音,勤奮地練習。勤學苦練的汗水化作一朵朵播音精品之花,綻放在廣大聽眾的心田。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夏青同志特別注意吸收社會上一切有用的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夏青同志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從諸子百家到唐宋詩詞,從古典文學到近代現代文學,從語言學到音韻學,從文字學到訓詁學,從天文學、地理學到動物學植物學,從書法印刻到美術繪畫,都是他學習涉獵的對象。北京的書市、書店經常留下他渴求知識的身影。他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播音實踐中,使我們聽到他播的政論性文章,有理、有力、有節,具有政治家的胸懷和雄辯家的機敏,充滿偉大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聽到他播的《閱讀和欣賞》節目,深邃含蓄、娓娓動聽,具有史學家的凝重和藝術家的風採,充分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瑰麗奇異﹔聽到他播的《科學知識》節目,明晰透徹、深入淺出,具有科學家的聰慧嚴謹和教育家的循循善誘,帶領廣大聽眾瀏覽科學殿堂裡的流光異彩。夏青同志不僅自己注重學習,而且帶動全台播音員的學習。70年代,一大批年輕播音員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沒有規定學歷,為了使這些同志提高文化水平,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夏青同志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親自備課,為他們講授古典文學。

  夏青同志嚴謹的工作作風已成為廣大播音員、主持人學習的典范。備稿,是播音員的一項基本功,也是工作制度。夏青備稿可以說做到字斟句酌,努力將稿件中的疑問、難點全部弄懂弄通,將稿件中的差錯、疏漏,在准備稿件過程中全部改正。所以,夏青同志在錄音時,停機率最低﹔在直播時,差錯率最低。中國漢字有三四萬個,常用漢字約有五千個,作播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漢字數目要更多一些。夏青同志是播音隊伍中熟悉和掌握漢字最多的一個人,他不僅熟悉其字形、字音、字義,而且了解其出處,古今演變過程及其軼事趣聞。夏青同志在中央台播音員中有“字音政府”的美譽。每當其他同志有疑難字請教他時,他會很快告訴你讀什麼音,當什麼講,而且還要翻開工具書或其他資料,來印証他的回答是否正確。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隻要時間允許,哪怕很長的稿件,他都要反復錄音,反復琢磨。用現在的話說,他時時刻刻為制作精品節目,費盡自己的心血。

  夏青同志在播音崗位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中央電台乃至全國聽眾中間、同行中間事有崇高的聲望。但是夏青同志對自己總是嚴格要求,把自己取得的成就看成是中央台的成就,集體的成就,從不自滿。人們在他的言行舉止中,絕看不出任何“名人架子”。他虛懷若谷,對改進工作有一番真情,因而同志們也敢於給他提意見,包括年輕同志、編輯記者乃至錄音員。有時意見相當尖銳,夏青同志都能聽進去,並在工作中加以改進。夏青同志嚴守工作紀律在播音部是出了名的,播音部班次是多變的,幾十年來,夏青同志從未因自己的疏忽而耽誤工作。每次重大宣傳任務之前,排班人往往告訴他上“機動班”,對夏青來說,“機動,機動,就是隨機而動”,他或是在家休息、學習,或是到辦公室看有關資料,做好各種准備,一個電話,馬上到崗。夏青同志的關節炎病已伴隨他幾十年了,一遇天氣變化,關節紅腫,疼痛難忍。但無論刮風下雪,天氣多麼惡劣,走路多麼不方便,他都用堅強的毅力,克服病痛,堅持按時到崗,從未影響播音工作。70年代后期,有一次關節炎犯病,影響走路,上樓梯更困難,為了不耽誤工作,他用一根繩子拴在腿上,用手拽著繩子頭幫助邁步走路上早班。

  總之,從夏青同志在播音崗位上辛勤奮斗近半個世紀的經歷中,不難看出,夏青同志取得事業成功,是由於他把自己的個人命運和黨的命運緊密連在一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播音事業中去,他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始終如一的深深的愛,投入到勤學苦練、頑強拼搏中去,使他成為新中國培養的一流的、著名的播音員。

  原中國記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栗國安:新聞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夏青在四十多年的播音生涯中,成功地播出了黨和政府的許多重要文件、公報,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稿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許多重要新聞政論、新聞報道和古典文學作品。他的新聞播音,邏輯嚴謹、語音純正、庄重大度,不少新聞播音作品成為我國國家廣播電台的播音精品。特別是他旗幟鮮明的政論播音,一度成為我國“國家聲音”、“政府聲音”的象征。

  黨的十五大提出“新聞宣傳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實事求是,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縱觀夏青同志播音生涯,正是這一要求的生動體現。他的播音成就和經驗,對提高廣播電視播音工作水平有重要啟示,他的業務修養、工作作風、人品人格,是值得我們新聞工作者學習的表率和楷模。

  一、學習夏青同志堅持黨性原則,當好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新聞播音工作是以有聲語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新聞信息的。出色的新聞播音不僅能清楚地向聽眾傳達信息,表述新聞內涵,更可以充分發揮新聞引導輿論、影響輿論的作用。新聞播音工作者必須對大局有准確的把握,掌握好政策理論分寸,才能以恰當的語言形式傳遞新聞。

  夏青同志明確提出播音員是黨的宣傳員,必須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在政治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這概括了播音員進行新聞播音創作的根本立場和工作原則,也是夏青同志41年播音成就的靈魂和基本經驗。夏青同志堅持理論學習,充分領會中央精神,掌握國內外形勢,從而能夠准確地理解、恰如其分地播報黨和國家所發生的重要新聞。他播送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他的播音再創作,完整、准確、生動、傳神地闡發了公報精神,至今為人們所稱道。

  今天,新聞工作者特別是播音工作者仍然要充分認識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和喉舌作用,堅持黨性原則,端正方向,堅定立場,做好新聞工作。

  二、學習夏青同志對播音業務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獻身於人民廣播事業

  夏青同志的播音,渾厚庄重,語音純正,特別是他扎實的播音基本功,是當代播音工作者學習的典范。在四十多年的播音生涯中,無論是緊急播出還是重要場合的播出任務,夏青同志都能出色地、毫無差錯地完成。特別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隻有四年播音經驗的夏青同志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一萬多字,沒有出一點差錯。這是播音界的驕傲,也是對夏青同志播音功力的考驗。

  和夏青同志工作過的同志都感到,在電台,碰到一些字的異讀音、古讀音或其他特殊讀音,播音員、編輯都去請教夏青同志,他會有根有據地解釋清楚。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中央電台播音部翻動工具書最多的人。在中央電台,夏青同志常年堅持早晨4點半上早班,提前為播出作准備。夏青同志備稿細致嚴謹,對播音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對待人民廣播勤懇敬業,是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學習的榜樣。

  三、學習夏青同志深入生活,勇於創新的精神,開創新時期播音工作的新鳳格

  人民廣播要走群眾路線,反映群眾的情緒、意願和要求,這既是黨的新聞事業的群眾性原則,也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對新聞播音工作來說,沒有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就沒有對新聞稿件的准確理解和把握。播音員進行播音再創作的過程要求播音員必須深入觀察和體驗生活,豐富閱歷,理解稿件內容,把握新聞內涵,把生活感受融合到廣播語言中,生動准確地通過聲音再現新聞事實,拓展內涵。夏青同志在工作中非常注意深入生活,聯系群眾,注意吸收時代素養。

  新聞播音工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新聞播音工作者不能幾十年一貫制,要勇於實踐,敢於探索和創新。夏青同志在齊越的指導下,經過幾年的實踐總結后,開創了自己獨特的政論播音風格,給聽眾留下過耳難忘的印象,成為一代播音名家。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工作逐漸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新聞播音工作也在調整定位。這期間,夏青同志先后撰寫了《新聞播音芻議》、《新聞播音的兩個問題》和《怎樣播新聞》等理論文章。他和老一輩播音工作者一起,在播音工作轉型期引導了中國播音事業的建康發展。當代播音員、主持人要像夏青同志那樣,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從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中民取養分,提高播音與主持工作水平。同時,要注意總在實踐經驗,提高理論修養,開創與我們實現跨世紀宏偉藍圖相適應的,具有時代特點的播音、主持風格。

  妻子葛蘭眼中的夏青

  夏青是我的老戰友、老搭當,是我的老師,也是我親愛的老伴!從1951年一起工作至今已有47個年頭﹔從1953年一起生活至今也有45個春秋。

  和夏青生活了大半輩子,真讓我談他的事,我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因為很多事,我已習以為常了。但親眼目睹的事實,有的也在無形地感染著我,教育著我。

  夏青1949年在香山學習時,得了急性關節炎,后來轉成慢性,又是游走性的。這種病,今天這兒紅,明天那兒腫,可他照常上班,每天還挺樂觀,從未見他有過痛苦狀。結婚后,我才發現他的病是很嚴重的,平時經常犯,陰天下雨就更是天天犯了,每天靠APC頂著。因為APC消炎解痛來得快,醫務所特批每次給100片。他當時主要是上大早班,早晨起不了床、下不了地是常事,馬上服兩片APC,幾分鐘后能起床、穿衣,路上還一瘸一拐,慢慢走到備稿室就正常了,播音前又服兩片。從收音機傳出來那庄重有力的聲音時,誰會想到起床時的那段“序曲”呢!APC服用了40年,話筒前堅持了40年。工作的責任感和堅強的事業心,是他毅力的源泉。

  70年代后,部裡來了不少年輕同志,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夏青每周給他們講一次古典文學課,講義是他自編,也是他自己動手刻蠟紙,有時右腕子紅腫,使不上勁兒,他仍然一絲不苟,工工整整地刻,有時刻到兩三點,第二天自己到文書科去印,然后把講義發到每人手裡。他每講一課都要做認真的准備,查找很多資料,教案寫得很細致。講起課來,精神抖擻,興致很高,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應該說,他在幫助年輕播音員上是真心實意的,是付出很大心血的!

  我和他生活這麼多年,深知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買書、逛書店。特別是琉璃廠的舊書店,他更是感興趣,一去就是半天。有時在收破爛的廢紙堆裡挑出幾本書來,如獲至寶,回家找點破藍布粘上書皮,整舊如新,愛不釋手。我們家購置的第一件家具就是一個帶玻璃的書櫃,這在當時對他來說已是極大的滿足了。

  文革后,他經常慨嘆:“最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催著讓搬家,又怕因四舊招來禍害),把好不容易湊齊的二十四史賣掉了。”80年代中期,他見二十四史又出新版了,喜出望外,當時腿腳走路已很困難了,還是不辭辛勞地拄著棍,一趟趟地跑書店,一史一史地抱回家,到底又把二十四史湊齊了,才了卻了心願。

  他自學用心認真,也很虛心求教。一次我見有一紙上寫著“一字師”三字,記錄了1978年9月29日晚收到北大王力先生的信:“關於毛主席《賀新郎·讀史》一詞‘(左足右喬)’字的讀音,我查了《漢書·賈誼傳》中的(吊屈原賦):‘謂隨夷溷兮,謂跖(左足右喬)廉’。師古注:‘(左足右喬)’,音居略反”。據此“‘(左足右喬)’應讀j?e(決),在字典中(左足右喬)字音腳,但‘腳’應讀為‘腳色’的腳,所以應讀j?e。祝好。王力”

  這件事情我記得很清楚:夏青在錄毛主席詞《賀新郎·讀史》時,遇有“盜跖庄(左足右喬)流譽后”一句,對(左足右喬)的讀音查遍字典,隻有國語字典上查到有(左足右喬)腳音,當時錄音就按腳音讀的,總覺不妥。開會時,遇王力先生,將此問題提出,請教讀音。王力先生說,回去查一查。三天以后就接到了上面的這封信。

  對待一個字,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精神,多少年來夏青是堅持這樣做的。看看他的筆記本,粗線條、細線條、紅線條的標志很多,大字小字的注解寫得密密麻麻,花了很大功夫。

  播音部的同志,都管夏青叫“活字典”,這“活字典”可不是天生的,靠學、靠查、靠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積攢起來的。

  有人經常請教夏青一些問題,他都積極熱情地告知或查對,但有時部裡有個別同志圖省事(包括我在內),也問他時,他無可奈何地說:“查查字典,別那麼懶!”

  “業精於勤”,是夏青始終恪守的座右銘,也是他對年輕播音員的要求,“讀萬卷書”是他孜孜不倦的好習慣,也是他對后生晚輩的希望。至於什麼名啊、利啊,在他看來隻不過是虛花泡影,“真才實學”才是衡量一個合格播音員的標准。

  我認為,這不也正是當代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所需要的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