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青春 无悔人生:追记青年志愿者张建华
青海法制报 2010-05-04 11:04
青海新闻网讯 2010年4月23日清晨,张建华依旧跟往常一样,起了大早,为在玉树默默奉献了九天九夜的青海兴华医院18名救援队员们做好了最后一顿早餐。然后他就自作主张,把所有可以食用的物品,都送到隔壁的几顶帐篷里。
听说张建华就要走了,那些住在帐篷内的熟人们,都纷纷出来与他依依告别。
“他是一个好人!”一位藏族老阿妈眼含热泪,竖起大拇指喃喃自语。
“他是灾区人民的贴心人。”一条腿伤还没痊愈的藏族大哥深情地和张建华紧紧拥抱。
虽然是短暂的几天,但张建华毕竟与那些饱受苦难的受灾群众一道,同甘苦共患难地度过了那些难忘的时光。所以,临别时难免也有些伤感。他恋恋不舍地告诉乡亲们:“玉树就是我的家,我们还会来的。”
上午8时,青海兴华医院救援队准备撤离玉树。由于救护车上容纳不了那么多人,所以还要将几个人分流到那辆运输医疗设备的大卡车上。张建华本来是被院领导安排在救护车上,可他自告奋勇,没等领导准许,竟跳下救护车钻进大卡车里。
可谁也没有料到,他这一去,竟成了永别。4月23日14时左右,张建华乘坐的那辆车不幸在214国道370公里+630米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年仅42岁的张建华走完了他短暂的生命旅程。
乘坐在救护车里的队员们,半路听到张建华不幸遇难的噩耗后,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张建华走了,他是怀揣着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徽章走的;张建华走了,他是心里装着对玉树刻骨铭心的眷恋走的;张建华走了,他把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留给了人们。
“我要去玉树!”
玉树“4·14”大地震,深深刺痛和震撼着每一颗善良的心。
4月14日上午,原本在家休息的张建华按时到了单位,他来就是想和同事们一同关注玉树地震和那里遭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当然,他更想知道,单位领导对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张建华知道,救死扶伤是医院的职责。玉树地震,青海兴华医院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为此,他第一个走进院长办公室,表达了自己前往玉树参加抗震救灾的愿望和决心。考虑到张建华家有长期患病的80岁老母,医院领导没有批准张建华的请求。另外,张建华不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他只是一名后勤工人,而且右手残疾,家境贫困等,所有条件表明,他不是院方考虑的理想人选。
吃了闭门羹,张建华依旧没有死心,听说单位要派出救援队去玉树抗震救灾,那一天,他就守在医院里。到了下午,他再次敲开院长办公室的门说:“我要去玉树。虽然我不是治病救人的大夫,可我力气大,能吃苦,懂水电,会做饭啊。”张建华的执着和真情也让医院领导深受感动,就这样,他被院方破例吸收为奔赴玉树灾区的救援队员。当日下午,张建华卖力地搬运着价值十万元的救援物资,检修发电机,清点柴油、米、面,精心准备着各项工作。青海兴华医院救援队开拔的那天晚上,张建华义无反顾地走向玉树。
一路上,张建华一会儿给队员们递水,一会儿陪司机说话解闷。总之,他始终把大家的安危放在心上。比如,上车时,易富春副院长曾提醒过大家,到了巴颜喀拉山时,大家千万不要睡觉,否则会起高山反应。张建华把这句话默记在心里,一路不曾合眼。他要按时叫醒大家,主要是想让队员们保持更好的精神状态服务于灾区人民。
滴水真情暖人心
4月16日8点,青海兴华医院救援队在玉树县结古镇安营扎寨。负责后勤保障的张建华,一看没水,便到比邻而居的帐篷里想去借用一点。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废墟上的水比清油还要金贵,更让他吃惊的是,灾民饮用的竟是扎曲河中翻滚的浑浊的水。
这怎么能行呀?于是,张建华开始四处寻找水源。对于结古镇,张建华还是陌生的,他也确实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水究竟在哪里。于是,他穿梭于岌岌可危的楼体、严重倾斜的小巷里,他奔波在一片狼藉处处是陷阱的废墟上。整整3个小时,张建华好不容易在玉树电信公司大院内找到了一口井,正当张建华喜出望外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当地政府宣布过,这口井有污染不能使用。
张建华急了,逢人便问哪里才能找到干净的水?但是他得到的回答不是摇头就是摆手。就在他焦躁不安之时,一位理发店的老板说,他的店里面还有半缸水是干净的,不过这楼房已经贴上了“危房,请勿靠近”的标志,反正他是不敢进去的。张建华一听便笑脸相迎:“没事,你把钥匙给我。”紧接着,他蹲下身子开锁去轻拉卷闸门。张建华掀起卷闸门时,危墙上的土皮正在裂缝边沿脱落。
其实,当时张建华的举动是很危险的。玉树县城残存的部分楼房,从外表看似完好无损,但根基遭到强震的破坏,处处危机四伏,稍有不慎或是遇到余震,随时就会有楼塌人亡的危险。然而,张建华还是毅然决然地冒着生命危险,一口气提出了12桶水。张建华知道,尽管这12桶水不能拯救玉树所有的灾民,但它至少还能帮助隔壁帐篷内的3家人,可以维持3天的生活。一想到这些,他便浑身充满了喜悦和力量。
在高寒缺氧的玉树,张建华要打这12桶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建华原是西宁标准件厂的一名工人,1991年3月5日,由于车床操纵杆失灵,他右手的第四、第五指被机械切割,造成八级伤残。2003年因企业破产,应聘到青海兴华医院。对于正常人来讲,提几桶水算不上是什么繁重的活,可是对于右手只有3根指头的张建华来说,还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理发店离宿营地还有1000多米,途中还要越过一层台阶。每到这里,张建华只好左手提一桶水,右胳膊再挎一桶水。
救命水送到帐篷时,灾民们喜出望外地连声说着:“才仁,才仁”(藏语“才仁”意为“祝你长寿”)。这也是张建华在玉树听到的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因为,他第一次把生命水送进隔壁的帐篷后,再也没有中断过,直到撤离。
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这是张建华为来玉树争当青年志愿者的初衷。
玉树地震,彻底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除了衣食住行存在重重困难之外,还有人们随时不离身的手机充电,也成了一个突出问题。张建华是青海兴华医院救援队的火头军“军长”,他所使用的那台柴油发电机自然成了玉树难民青睐的“香饽饽”。张建华是来者不拒,总是用热情、微笑和耐心,去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被苦难折磨着的人们最需要爱情的滋润、亲情的呵护和友情的温暖。有一次,一位牧民急匆匆地把一部手机放在张建华的手里:“这是刚从废墟里刨出来的,你帮我充充电,看还能不能用。”张建华不仅心明眼亮而且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一看手机指示灯不亮,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打开检修,迅速排除了存在于充电器上的故障。主人接过手机一看,高兴地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你帮了我一个大忙。”
对于真心服务于灾区的人来说,只要做成一件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人们都有一种欣慰感。
在玉树,张建华不断地争取着这样的机会。4月20日,受团省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调遣,青海兴华医院救援队去海拔4500米的隆宝镇为受灾群众义诊。张建华闻听后就要求一同前往,理由是要尽到一个青年志愿者的义务。每天起得最早的张建华,趁人们还没起床,他就悄悄把一车的药品搬运放置完备。队友们问他这又何苦?张建华总是笑呵呵地说:“这有啥呀?你们都是大夫,还要省点力气给受伤群众看病呢。”到了隆宝镇,张建华又是抢先搬运物品,一有体力活,他总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一位腿部骨折的藏族老大妈被张建华抱上了救护车,大夫本来说要夹板固定,可是车内空间小,还得抬下去。因为车里不能直身,所以张建华为了不给病人造成伤痛,只好跪到地上小心翼翼地把病人又接到地下,夹板固定后又抱回车里。
那天,大夫们忙着治病救人,可是张建华一刻也没闲着。他充当了一个机动护士的角色,免费发放药品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人手紧张时,他还要背送病人,搬运药品箱子,随叫随到,乐此不疲。
张建华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在玉树,他始终都在为别人着想。张建华认为,只有高质量的后勤保障,才会有高效率的救援工作。为了队友,他经常是委曲求全。4月16日晚夜宿时,张建华一看帐篷内拥挤不堪,便悄悄拎了一件棉大衣独自睡在野外的救护车上。后来听到队友们说,帐篷内睡觉连翻身都有些困难时,张建华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一个人如果休息不好,即便是铁人也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救援任务。于是,他整天琢磨着那顶军用帐篷,看能不能再腾出一些空间来。终于有一天,张建华在打扫帐篷内卫生时,发现还有一大包东西,他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有许多与帐篷有关的零部件。他立刻找到帐篷说明书一看,原来是用来做吊床的。他高兴极了,便用灵巧的手,把这些原来不曾利用小玩意组合安装起来。晚上,等到队友们归来时,张建华远远地向大家挥手说:“今天晚上,你们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他是志愿者的一面旗帜
张建华牺牲的消息传到青海兴华医院,全院职工无不伤痛悲戚。院长陈玉武更是痛心不已。他说,张建华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玉树人民献上了一份赤诚的爱,同时用壮丽青春,为玉树人民传递了一份火热的情。他是青年志愿者的楷模,他是医务工作者的表率,也是青海兴华医院的骄傲。
张建华走了,人们动情地叙说他的生前,来寄托着对逝者无尽的哀思:
张建华是一个敬业的好员工。2008年,青海兴华医院安装锅炉时,因为人手少,他孤军奋战了四天四夜。
张建华是一个爱院如家的人。2006年底,医院装修时,张建华看到布装在医院墙上的废旧电线还可以利用,便爬上2米多高的梯子拆剪时,不慎摔下来封了7针。
2009年,医院化粪池堵塞,院办本来请外面专业工作人员疏通。可张建华得知,请外面施工队需要花费2700元的劳务费时,就主动请缨,穿上皮裤,用了两天时间圆满完成任务。
张建华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为医院挺身而出的人。2007年初,青海兴华医院装修期间,一天晚上有一群小偷前来行窃。正在值班的张建华发现后,与之搏斗,最后小偷们放下东西跑了,却用砖头把张建华打翻在地。
张建华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尽管他上有常年患病的70岁老母,下有8岁小女,妻子还没有一份像样稳定的工作,但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家境贫困的他,依然捐款260元。2008年还为本院困难职工捐款480元。
张建华是职工的贴心人。2009年,他为全院职工免费检修水电暖76人次。然而,从今往后,人们再也见不到这个熟悉而又可爱的身影了。
张建华牺牲后,中共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西宁市政府、青海省卫生厅等敬献了花圈。许多过路群众以敬献花篮、主动捐款等形式,表达对在玉树抗震救灾当中以身殉职的张建华的敬意。
4月24日,黑龙江一位志愿者惊悉张建华牺牲,主动前来守灵。她说,张建华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一面旗帜,她一定要陪陪。愿张建华一路走好。
4月25日,首都水利水电学院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马文君前来祭奠。他表示,自己将沿着张建华的英雄足迹,继承张建华的遗志,为玉树重建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 王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