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晶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721854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03日

人物贡献

发布时间:2010-12-03 17:27:4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民国28年初,陆晶清夫妇回国抵达重庆,参加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陆晶清当选为理事,并被选为代表 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南路慰劳团,丈夫王礼锡由周恩来推荐当选为作家访问团团长,率队北上。出发前王礼锡接连收到3封恐吓信,途中突然暴死,这对陆晶清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从此,陆晶清孤身一人在重庆。为了赡养婆母与丈夫前妻所生的三个孩子,她任教于重庆求精商业专科学校,并任国民党军统主办的《扫荡报》副刊编辑,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利用审稿人的粗糙、马虎与无知的弱点,她经常在送审稿中夹带一些进步文章。
  民国33年夏,陆晶清以《和平日报》 (《扫荡报》后改名《和平日报》)特派记者身份赴欧洲采访,向祖国报道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妇女大会的消息,民国35年报道了在伦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的消息。民国37年回国,在上海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陆晶清来到国立上海商学院(后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任国文教授,同时担任民革上海市委常委。暨大与商学院合并为上海财经学院,她继续任教。暨南大学与上海商学院合并为上海财经学院后,继续任教至1965年退休。但仍未逃过十年浩劫,“文革”中被抄家批斗,她冒死保存下王礼锡遗稿《笔征日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粉碎“四人帮”以后,陆晶清以耄耋之年先后在《文汇报》 、《团结报》、 《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回忆宋庆龄、鲁迅、何香凝等人的文章,继续关心教育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并担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陆晶清晚年一直寓居于沪西岳阳路小宅,在保姆照料下独自生活,过得俭朴而平静。1993年3月13日,她终于走完了坎坷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享年86岁。199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陆晶清诗文集》。1957年受到错误的政治待遇,她被错划为右派,曾下放劳动。1979年恢复名誉。历任民革上海市委委员、常委、民革中央妇委、民革中央监委委员等职,并担任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执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数次在三八节前后进行对台广播,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这位杰出女性的崇高爱国精神及其在文学、新闻、教育领域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人们缅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