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原型王发坤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98268597
本馆由[ 晓云 ]创建于2010年07月28日

21名对越自卫还击战老兵联合“东方卫视”探望烈士王发坤遗孀

发布时间:2012-03-04 15:33:46      发布人: 晓云
一位对越作战的前线烈士的妻子含辛茹苦的抚养着两个儿子,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一看来自丈夫的原型《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的样子、再看一看长眠在烈士陵园的丈夫、看一看与丈夫与丈夫出生入死的战友们,她的愿望一一实现了,一颗颗关爱的心、一双双援助的手从四面八方向她涌来,真情在着闭塞的山寨回荡。

缘起


反映部队生活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该文艺作品的主角梁三喜的主要原型,是一位来自我县海拉乡名叫王发坤的烈士。


王发坤是我县海拉乡新村村大坪子组人, 1968年入伍,两年后提干,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15团二营机炮连副连长,19784月就确定了转业,并已联系好地方工作。然而就在他即将脱下军装的时刻,中越边境风烟骤起,部队转入战备。年底。他确定留在部队,为祖国立再新功他坚持上了战场,荣立二等功一次,并不幸在周登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牺牲后,王发坤19831030日被国家民政部故追认为烈士。

媒体传介、王发坤事迹在全国传播

2007年,当王发坤昔日的营长李金明在昆明的医院与王发坤的侄子偶遇后,一个薄薄的纸条架起了王法坤家属联系的桥梁,战友周光翔在微博上的帖子使更多人加入了寻找王发坤遗孤的行动。2009年,《贵阳晚报》,《高山下的花环》主角原型在威宁农村记者探访梁三喜遗孀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媒体加入了对这一感人事迹的报道力度。2009年,我县(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烈士遗属喜迁新居的报道在网络上盛行,201065日,东方卫视了解了王发坤的事迹后,来到了这个沉寂多年的山村,对王发坤的事迹做了全方位的报道,并邀请王发坤遗孀李金花和遗孤王远碧到东方卫视做客,对尘封三十年的往事进行讲述,预定讲述节目在今年712115分在《幸福魔方》栏目播出。

三十年后昔日战友在这里相聚探望烈属


65日王发坤的领导、战友、下属在战友周光翔的召集下,30年后的在此相聚,老兵们纷纷拥抱、握手问候,一首首战歌把思绪拉回了31年前的战场,一个个故事讲述了王发坤的感人事迹,30年前,她们风华正茂、他们告别了家乡、听从祖国的召唤、披挂赴南疆,敌人罪恶的炮弹夺取了战友王发坤的生命,他永远离开了我们,30年后,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缅怀失去的战友和兄弟,寄托无限的哀思。一首首原创歌曲《战友生死情》、《亲爱的战友我们怀念你》把相聚推向了高潮。

李金花的家里,这一天是异常热闹的,昔日的战友们静静的听着李金花只见青山在、不见亲人归的讲述,眼泪已夺眶而出,纷纷为李金花捐款捐物,从昆明带来的大米、从安顺带来的菜子油,20000多元现金表达了对遗孀李金花的敬佩和对昔日战友的哀思。


在来的人里,张雁屏并不是王发坤的战友,但她听到了李金花的故事后,匆匆赶到这里,表示愿与王发坤昔日的战友共同帮扶李金花及其家人。


唐勇告诉记者,王发坤临终前曾告诉他,如果他牺牲后,要将他的军大衣寄回老家去交给李金花,请李金花改嫁后把军大衣留给她新的丈夫,要把抚恤金用来为家中还债,但李金花却没有改嫁,军大衣没有送出去,家中的债务却是还完了。

王发坤昔日的领导二营营长李金明说,我很感动,我很早就愿望来这个地方来看望她,我们的妹子,王发坤的一家人。今年31年了,我亲自到了这个地方的愿望,我的愿望实现了。

三十年的艰辛、三十年的帮扶


不让遗孀愁、不让遗孤忧,帮扶活动让烈属感动的泪水不断涌出,一直以来,李金花及其小儿子王远昌纳入了优抚对象,虽然王元昌已成人,但民政局仍坚持超龄不脱钩的帮扶,每年9000元的优抚金表达着对烈士的敬意、每年的低保金让李金花老人多了一点安慰。


23日,由县委、政府出资五万元、武装部、民政局、海拉乡配套三万多元帮助其修建的80平方米的小平房正式落成乔迁,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陈煌及海拉乡政府领导带着棉衣、棉被、大米、菜油和五百元现金,前来祝贺乔迁。并代表毕节军分区对王发坤烈士遗属一家给予了5000元资助。


64日,县武装部再次来到烈士王发坤家中,代表毕节军分区把价值8000多元的床、电视、火炉、生产生活用具及2000元现金送到了烈属李金花手中。


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陈煌指出,王发坤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献出宝贵生命,这种舍身忘死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今后生活上若遇到困难,将尽力帮助你们解决。


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陈煌说道,我们贵州省威宁县在省市(地)、县各级领导和政府和我们省军区、军分区关心、关爱和爱护下,为我们在中越自卫还击中的牺牲的烈士王发坤的遗属、子女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为她修了砖瓦房、平顶房,为她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她们的生活水品和生活质量。希望我们所有的老兵、所有的首长放心,我们威宁县、威宁县人民政府党委和我们所在的乡政府、民政局、人武部都会大力支持和帮助、爱护我们烈士遗属、遗孀做好相关工作,请大家放心。

有人说,那场离中国人最近的战争已过去31载光阴,在胜利背后,战士妻子们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她们所承受的巨大苦难和痛苦,是没有战绩的丰碑。但在这座丰碑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在关注和关心着这个家庭,并且这种对对烈士的敬仰、烈属的敬佩精神在支持着他们,这种精神将一直延续寻找王法坤的发起人大兵.jpg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