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元名将张世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011
本馆由[ tb5l3y1t ]创建于2010年01月08日

张世杰后裔群居地———岐西村

发布时间:2012-04-10 08:48:26      发布人: tb5l3y1t
 聚居着200余户张世杰后裔的岐西村

rh0502197.jpg

    岐西村别致的建筑比比皆是    记者史芸飞通讯员邹建军
    从宁波市区出发,乘车往东约43公里,便来到了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小山村,村中小桥流水,风景迷人。下车往村中走,最先看到的多是新式的楼房,随着地势渐渐升高,映入我们眼帘的都是些古旧的瓦房,这些房子无论是门、窗,还是整体的构造、布局,都透出一种浓浓的古味。向山上望去,满眼是茂盛的竹林和粗大的杨梅树。由于这个村庄位于瞻岐镇西部,故取名为岐西。
    在岐西村居住的400余户人家中,将近一半是杨姓。据考证,他们都是宋末“三忠”之一,与文天祥、陆秀夫共同抗元而殉难于广东崖山的张世杰后裔。有史料记载,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南下,张世杰与其弟携家眷领兵守镇海,曾将前来说降的卞彪断舌于巾子山。翌年,张世杰领兵转战闽粤,而其子“潜匿四明僻处,谓之瞻岐,盖认帝居其西也。”祥兴二年(1279)春,文天祥被俘以后,张世杰、陆秀夫率领战船千艘、君臣军民20万,皆丧生南海。从此,南宋亡国。隐居岐西村的张世杰之子,以母姓杨为姓,将张世杰的“越国公”改称“稽国公”,此后,他的后代就世代居住在这个背山面海的山岙里。
    岐西村有“三宝”:第一代太公坟、杨家祠堂和古樟树。第一代太公坟即张世杰儿子的古墓。由于修建公路的需要,杨家先人的古墓多被铲掉了,但村中公路旁的山上,还保存着一座宋代杨氏始祖的古墓。
    后人为纪念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在广东、澳门和闽浙建有多处“三忠”祠庙。岐西村作为张世杰后裔最早隐居地,自然也保存着杨氏祠堂,但现在祠堂不再是祭祖场所,而改作了村民办婚丧喜事之用。祠堂的墙和地面是后来用水泥浇上去的,堂内空无一物,只有立柱和房梁上精美的雕刻还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81岁的杨德夫老人告诉我们,这个祠堂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杨姓人用来祭祀祖宗的,原来祠堂后面还有一幢更大的建筑,里面摆放着牌位,挂着对联,但在“文革”时期被毁。不过,村里的老人们都清楚地记得祠堂里曾有对联记载张世杰及其后裔的经历:“生金国、扶宋国、封越国,忠裔潜跃称稽国;偕文山、同叠山、殉崖山,名家衍派隐岐山。”
    古樟树是岐西村的又一景,村里的大会堂前就有两棵,据说已有600多岁了。这个村古树多是与村民注重保护山林资源分不开的。由于树多,表土保护好,这里不会发洪水,遇上干旱期,也是细水长流,不必担心喝不上水,而且水质清。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说:“咱们岐西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
    这个村还出过一位名人,他就是杨翰芳。今年85岁的杨祖英老人是杨翰芳的关门弟子,说起先生的事迹,老人一脸崇敬。杨祖英说,先生如果还活着,应该有123岁了。他16岁就中了秀才,18岁那年考举人,考官认为他的文章太深奥,无法批阅,结果没有录取他。从那时起,先生自己办起了私塾,当时在宁波一带享有盛名。据老人回忆,他曾在先生的书房中见到过一个精致的木质盒子,上面刻有蒋介石的名字。原来,蒋介石也久仰先生的大名,寄上文章让先生批阅,还邀请先生做官,可由于先生坚辞不就,只得作罢。
    岐西村还有一段值得称道的历史。1955年,村中造起了水库,村民用水不再愁;1973年,村里把原来弯弯曲曲的溪流进行改道,改弯为直,从此,村中不会因为溪流排水不通而发大水;1975年,咸瞻公路开通了,村民出村不必再翻山越岭,村里的工业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最让村民自豪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岐西是当地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也是县里的第一批文明村,同时,还被当时的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农村“十面红旗”之一。
    现在,岐西村仍有200余户杨姓人家,他们约占全村人口的60%左右,已延续至第27代,他们同赵、陈、丁等其他各姓的人家混住在一起。山林经济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种植蘑菇已有近30年历史,最多时全村有几十户农户种植蘑菇,方圆几十里内的市场都有这个村的蘑菇出售。岐西村成为闻名遐迩的蘑菇专业村,现在,蘑菇与杨梅、竹木并称为岐西农业的“三宝”。
    2003年9月28日,宝瞻公路开通了,这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给村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今,村民在村旁的公交车停靠站乘坐621路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宁波。去年,村里还投资10万元,把原来通往公交车站的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道,改建成宽达6米的水泥路。与此同时,他们还对村庄的环境进行了整治,疏通了贯穿全村的溪流,并沿溪建造了好几道拦水坝,修筑了埠头,还派专人管理溪坑,以保持溪流长年清洁。
    新年伊始,这个村的三委会一班人信心百倍,他们表示将紧紧抓住宝瞻公路开通的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发展经济,改善村民生活。今年,该村将改变以往村级经济主要依靠山林收入,村民主要依靠种植业创收的局面,利用原来的老厂房、山坡地和闲置废弃地,吸引和鼓励投资者到岐西村开办企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现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双丰收。同时,该村将继续加强对山林的保护,做到种伐结合,以间伐为主,力争使山林木材逐年增加,山头保持四季常绿常青,通过这些举措,使村庄周围的山更青,人居环境更佳。与此同时,该村还将多方筹集资金,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在加快改善村基础设施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