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0728907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9日

天运后成国朱氏世系

发布时间:2013-01-10 17:02:1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天运后成国朱氏世系(zhubingxu)

天运年号即指一六四四年以后至民国成立之国变时期,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之《同盟会四大纲领及三民主义溯源》一文中说明此年号之来历:

以余所知,则“天运”二字实为洪门三合会之年号。总理于甲午创立兴中会及癸卯开设东京革命军事学校时,尚未加入洪门团体。至癸卯冬,始由洪门会员钟水养介绍在檀香山致公堂拜盟。以洪门文告所用天运二字,富有种族上之意义,遂开始采用之。初见于甲辰春所手订之美洲致公总堂新章,次见于欧洲同盟会宣誓时之盟书。据当日留欧学生史青、朱和中、贺之才等言,总理首次在比京提出盟书草稿时,天运二字亦尝付诸讨论之列。总理所举之理由有二:(一)语云:胡人无百年之运。满族占据华夏将三百年,其运祚亦已告终,此后即为汉族中兴之运。天运二字即汉兴满亡之表示,其意义极为深长。(二)明亡后,中国各秘密会党如天地、哥老、三合诸会,均沿用此年号,由来已久。吾党用之可以吸收全国各秘密会党为我用云云。此足证明天运二字实为洪门历代人士所用之传统年号,同盟会特袭用之耳。

我为大明勋戚后裔,自然不奉满清年号,故用反清复明之会党年号。

由正史、野史各史料,可知我族

太祖为朱亮,安徽怀远人,祖墓在县南之蓬团村。从明太祖起兵反元,封燕山中护卫副千户。

一世祖朱能,以靖难首功封成国公,追封东平王。

二世祖朱勇,袭成国公,从英宗北征,战死在土木堡,追封平阴王。

三世祖朱仪。袭成国公。收藏过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

四世祖朱辅。袭成国公。

五世祖朱凤。袭成国公。

六世祖朱希忠,袭成国公,追封定襄王。

七世祖朱时泰。袭成国公。

八世祖朱应槐。袭成国公。

九世祖朱纯臣,袭成国公,甲申之变,为李自成所杀,弘光朝追封舒城王。

按舒城王朱纯臣在李自成据北京期间,明朝降官被夹打拷掠、残酷追饷的混乱局势里,唯独他没有遭到夹打,亦无资料显示他遭到了逼饷,在官越大、夹愈甚的当时,朱纯臣一家有此境遇,是非常特别了,由此可见其在明朝勋戚中地位之崇高。但活罪饶过,死罪难逃,他还是被李所杀,有的史料说“籍其家”,我的考证已证明李自成仓猝出北京城,没有余暇去籍其家,而舒城王之儿子们亦得以成功逃出北京。《甲申朝事小纪》记载了当时北京人民外逃之惨烈状况:

十四日,城中传言我朝大兵进口,吴三桂将抵京城,自成必归山、陕,城中必行屠戮。议论籍籍不定,士民微服窥探,作避命计者无算。然城外败兵乘机抢掠,是日出门被害者颇多。

十五日,城中遍贴无头榜文,有书大定、义兴元年者。并书“义兵即日齐集,调各路镇守官,调兵擒贼,扶幼主即位,以佐中兴”云云。百官无不错愕。是日,明臣选外任者,亡命出都,士民因而单身出奔者,人烟如织。然出东便门者尚可图侥幸。从平子门出者,无不受贼兵之祸。是后警报不一,人心战栗。而伪官贼将,日惟抢掠为事。宫中府中,无不极乱,几成地狱世界矣。

是知当时虽然混乱,人们还是有机会逃出北京城的。朱纯臣的三个儿子逃出了北京,他们最后在河北青县落下了根。青县之《朱氏谱书》修撰人朱金奇在《自序》里云:

……写在吴召谱书扉页的是始祖来源,“原籍朱龙口人氏,兄弟三人逃往沧州居住二年,又逃于此,时在崇祯十七年(原文顺治元年——笔者)。”胡太洲谱书始祖来源:“原籍朱龙口人氏,明朝灭后,兄弟三人逃往沧州居住二年又逃于此,逃出地点朱龙口,逃出时间明朝灭后崇祯十七年(原文顺治元年——笔者)即一六四四年,干支纪年甲申年。”……而我们云龙祖言传给后人的是:朱龙口,朱者,我之姓氏,龙者,帝也,口者,门也。朱龙口是燕京的隐晦地址,因为青、沧地区均属燕京畿辅之地,为了生存,所以如此。……

可见先祖们在逃出北京后,为了隐蔽身份,将三百年爵禄之地北京说成朱龙口。兄弟三人是否为成国公后人呢?朱金奇老先生的《朱氏谱书序》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及定鼎燕都,祖之曾孙能,成国公,追封东平王。”该序还交代了纯臣之子在沧青大地上坚强繁衍、艰难生存、顽强迁流之情:

云龙祖率二弟逃往沧州,迂回青县西南子牙河故道中支黑龙港西岸,隐籍匿居。唯我氏一族,故朱家村,后演变为朱吴召村,忍辱存身,伺机复兴,屈膝偷生,以待天时。不占田产,不入仕途,清贫不移其志,慰祖在天之灵。朝更其名,帝更其氏。志坚身孤,举业难兴,无奈遁迹僻野荒村,待来日担当岁月。繁衍至晚九族六世,户大多丁,日趋冻馁,陆续徙迁胡太洲、北官亭、留保住、南柳,后又由各地徙迁曲王庄、郭家沟,又转迁后流来堂、义和庄、小圈、天津、北京、张家口、永清、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山西及全国部分区域,此乃我氏族变迁之史也。

新疆一支,即指我父亲,此谱修于一九九六年,这无疑正确。我们现在居住江苏,我父亲在新疆退休,已叶落归根,回连云港颐养天年了。我早在一九九二年底即从新疆调回连云港市。从父亲那里,我知道我们老家在青县北官亭村,与《朱氏谱书》完全吻合。

我从小就知道吾家祖籍河北青县,我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但从小跟着祖母在连云港市新浦长大,熟悉她那一口河北话。我自幼即非常有寻根意识,非常想知道老家的情况,更想与老家的人取得联系。然而,我今行年五十,去过不少地方,但老家青县就是没有去过。

记得一九九一年初春,我从北京坐火车回新疆,在车上见对面的一位大汉是河北口音,一聊还是沧州人,便给他留了连云港市的地址,托他寻找青县的本家人,后来听姑姑说,好像有河北人要来认亲,被她拒绝了云云。我为了寻根,胆子还是很大的。

时间到了二00六年,我的苦思终于有了结果,我这个没有回过老家,不知道老家什么样子的人,居然得到了家谱。那是十月二十八日,晚十时许,忽接家住花果山小村、曾任云台区政协秘书长的朱开亮老先生的电话,询问我父亲、祖父等的行辈,因祖母在世时曾经告诉我,祖父名朱海桥、曾祖名朱金楷、高祖名朱文元,我熟记于心,故当朱开亮询问时,我均能一一作答、以实相告。然后他告诉我,我们是朱升的后人,墟沟有个朱炳成知道我们青县朱氏的情况,并且有我们的家谱,让我去找他,将电话号码告诉了我。次日上午,我即与炳成通了电话,下午便去找他。经询问我家几代人的行辈、名字,炳成将我们的族谱《朱氏谱书》四册交给了我。我翻看之后,发现我之高、曾、祖父、父亲各辈均赫然在谱,丝毫不差,连我也在谱,还给起了个谱名焕飞。这真是俗话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临别时,我大着胆子提出把谱拿回去看看、复印一份,炳成慷慨地表示:“那就是你们家的东西,你拿去吧。”将族谱赠予,余真有喜从天降之感。

炳成如何得到此谱的呢?原来,多年前,他在第五塑料公司时,曾经接待过青县的朱炳义,他是做缝纫机的,公司叫志强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双方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因为都在炳字辈上,自然要叙家谱,一来二去就熟了。后来炳成曾经两去青县,朱金奇老人将我族族谱送他一套。

数日前,朱炳成的侄儿朱文培在墟沟的春喜饭店吃饭,与主人朱春喜叙谈之下,得知主人乃花果山小村朱氏,为紫阳堂朱氏后人,那便是一家人了。还得知他们有家谱,因素知炳成热心修谱事宜,当时便打电话告知此事。后来春喜将族谱交文培转交炳成,炳成看后知道此谱为朱开亮牵头修成,马上便找上门去。朱开亮先生先前便问过我的祖籍,固知我为青县朱氏。他还于二00二年七月七日赠我所修《小村朱氏姓支派系宗谱》一书,他与我一样,都甚想知道青县朱氏的情况,他想知道是否为紫阳堂,而我则想知道是否为明皇室。朱炳成的来访,使朱开亮先生想起了我这个青县朱氏,便询问了一句。有分教,此一问,问出了我的家谱,问出大明成国公的后代。

朱炳成去青县与朱金奇老人相见时,曾经专门询问过我族有无堂号,金奇老人表示没有,这就说明我们不是紫阳堂。但由于时代久远,族人刻意隐瞒身份,再加族谱经过几次大水,断裂毁损,漫漶不清,错讹多多,故一九九六年重修之《朱氏谱书》,已经忘却了朱亮这个始祖,也不知道朱能是成国一世祖,竟然共同指向一个“真祖”,说祖籍地在徐州陈朱村,又说是金陵,又说是故明宗室,让我在这些互相矛盾的线索里走了很多弯路,结果都是碰壁。

在修谱时,因资料缺乏,历史知识不够,仅“走访青县地方志办公室吴公宗庭,协助查阅明史金陵资料。按朱氏金陵为官者只有父子二人,升字允升,同,升之子,字大同,号朱陈村民”,便决定升代,错认朱升为始祖。而升代在同宗里面是遭到反对的,这一点,《朱氏谱书序》并没有避讳:

又返崔家庄商议,他们尊重历史事实,但不同意升代,原因各地谱书均自真祖始,如再升两代,旧谱难以收回,新谱又不能发出,造成紊乱。虽同宗同系,未能统一续谱而告终。

我在查阅了朱升的史料后,发现人家自有世系,与我们的家谱根本对不上,且其后裔基本在徽州一带生活,甲申之变时,如何会往北逃?又如何逃到青县的呢?如此一来,我就可以肯定这个升代之举之非了。

其实,开始时我对朱升这个“始祖”是深信不疑的,一度还到处宣扬。当时我正和葡萄牙的金国平先生电邮往来频繁,便告诉他我要研究老祖宗朱升。大概是0六年底,他指示其北京的弟弟下载打印了《朱升传》寄了过来。0七年初,收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张荫森先生的贺卡后,我在回赠之贺卡上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是朱升的后人,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收到张的来函。夏,在收到黄山市政协文史委编的《徽州大姓》后,我专门查阅有关朱升的章节,兴冲冲地打电话给文史委的钱主任,请他帮助联系朱升的后人。当时便觉钱主任语言闪烁、拒绝之意明显,意思清楚不过,朱升没有后人在连云港。

自这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后,我才在《朱升集》里发现朱升儿、孙辈的名字,怎么也和朱亮、朱能扯不上,更遑论朱真。但为时已晚,笑话早已闹出一大堆。

当二00七年十月十七至二十一日,江苏省政协文史委以换届在即、五年工作总结之际安排全省政协文史工作者去安徽考查时,在黄山市政协的接待宴会上,我和钱主任隔桌相望(席卡上有名字),终于没有说话。我能感觉到他不时观察我这个冒认祖宗的人,我则回避之。

故朱升的事情于我记忆尤深,我内心亦深悔自己的轻信盲动,失却一个学者对待材料应有的甄别精神和怀疑态度。后来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与无锡图书馆的朱刚聊过家谱中的不准确之处,他告吾曰家谱里拉名人做祖宗的事情所在多多,余意稍释。

此一隐痛也有其正面的作用,成了我一定要弄清吾祖来龙的内在动力。为了弄清祖源,我买了大量家谱书籍,进行了大量的查阅、思考,到了大费周张、煞费苦心的地步。所买家谱年代早的有《紫阳堂朱氏宗谱》、《北萍泉潭江朱氏族谱》、《崇本堂望椿朱氏家谱》、《瑞金西关朱氏族谱》、《绍兴渔后村朱氏宗祠草谱》等五种,新修谱有《青田外路义阳郡朱氏宗谱》、《葛陂朱氏续修家谱》、《九江武林支系朱氏族谱》、《粤桂朱氏源流(第一卷)》、《莆田朱氏通谱》两卷、《瑞金朱坊朱氏族谱》等。最精致的族谱当属二00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在武夷山朱熹书院门口买的那部《考亭紫阳朱氏总谱》,当时一见便走不动路,以致我没有参观书院,买了此谱便随参观完毕之人一起离开。因为后来我和朱开亮、朱炳成在相聚时经常被“劝降”,让我归顺紫阳堂,故我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真的考虑将朱熹作为“始祖”,我还特地买回一套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朱熹集》作为纪念。在这些谱中,我寻找着一切朱真的消息,然而我着力寻找的朱真,却遍寻不着。

朱能呢?据正史所载,朱能的父亲名朱亮,而谱上叫朱真,这一字之差差点让我放弃此线索。直到二00年夏的一天,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突然之间福至心灵、恍然大悟、茅塞顿开、顿悟禅机,先前坐实朱真的想法完全错了,而坐实朱能才是解决之道。既然朱能是我们的老祖宗,那么据历史记载,他的上一代就是朱亮,朱真是个错误的名字。

这样,我才在排除了朱升、朱同,确认了朱真为子虚乌有后,正式确认我族之一世祖便是成国公朱能。此次升代之举,反映了人们追根求源的寻根意识,无可厚非,只是一定要严谨,抱慎之又慎的态度,待材料充足、理由充分之时,方可决策。朱能一族武功盖世,史称“靖难名臣”、“靖难元功”、“靖难首功”,名列靖难功臣之首,在有明一代历史上,与明皇室互为倚重,关系极不寻常。他们当时完全可以向上追述数代,但朱能之传记只叙其父朱亮,上面列祖均未述及。

然此谱并非一无是处,其中还保留了朱亮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在正史里也是不见的:“真(亮——笔者)与明将李文忠等奉燕王之北,破元都,元人逃死净尽,朔庭空虚。”朱亮在朱能传里只一笔带过,没有更多细节,这条资料虽然亦属只言片语,然无疑值得珍视。

我判断朱亮为我族太祖,朱能为一世祖既已不虚,那么,朱能底下的九代便按照正史所载排列,而十代以后正史无载,则按族谱所记排列。下面按《朱氏谱书》之记载,叙述天运年间我族列祖列宗之情,所记生卒年月日经余细审,皆不确,况皆为满清年号,故略而不录:

十世祖朱云龙。字崇荫。妻赵氏,赵庄得祥公之女,生子雨三、文三。女,沧州王公吉福之室。另外两弟为朱成龙、朱贵龙。成龙徙沙河西,贵龙葬于小代,墓西南洼,传说迁御河东。

青县谱上所载后人皆云龙公之后。

十一世朱雨三,字霖亭。妻张氏,乌龙堂光辉公之女。生二子,炳义、炳荣。一女,堤口许公成虎之室。

十二世朱炳义。字鲁朋。妻马氏,吕家寺国政公之女。生二子,培林、培元。一女,纪家洼王公云厚之室。

十三世朱培林。字树茂。妻申氏,堤下头福贵公之女。生子朱函。女,官亭马公治邦之室。

十四世朱函。妻崔氏,崔庄子海周公之女。生六子,天福、天德、天明、天亮、天寿、天锡。一女,七吉刘公济世之室。按《朱氏谱书》《后记》所载,乾隆三十九年甲午首次修谱,乃十三世培章公倡导主办,十四世函公、仁公执笔。

十五世朱天锡。妻刘氏,贾村同仁公之女。生三子,有朋、有顺、有容。

十六世朱有容。妻庞氏,庞辛庄培生公之女。继子士振。一女,北官亭李公春城之室。士振为朱有顺次子,长子士魁。

十七世朱士振。妻翟氏,翟庄子福本公之女。生子文元。

前已表明,谱中列祖之生卒年月日因不准确而不录,但列祖之妻女情况曷照录?以其无从考证,姑录之。然从文元公始,因我父亲尚健在,记忆力又特别好,故有些错误是可以被修正的。下面的世系,以《朱氏谱书》为本,参以在世者的说法,力求准确。

十八世朱文元(约一八五四年——约一九三六年)。妻姚氏(约一八五三年——约一九四二年),东冯村国恒公之女。生三子,金瑞、金符、金楷。长女艾辛庄张公文造之室;次女艾辛庄孙公树国之室。按《朱氏谱书》《后记》记载:

二届一八九三年(原文光绪十九年——笔者)岁次癸巳

北官亭十八世文元公主办并奉献本次修谱全部经费。本届修谱画了族谱,族谱形势我记忆犹新。族谱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八尺。上方为殿堂,古建筑模式,左右角隐约有两棵古松,景色壮观。殿堂中央供桌上有五盘供品,当中金香炉一盏,三支香整齐排列,三支燃烧的香火缭绕的香烟活灵活现。供桌后面老祖先按辈份顺序排列,下端是仿古的走瓦门楼,两边院墙里面,左侧竖立旗杆斗,并且有倒影,作工之精细、构思之巧妙、着色之古朴、描绘之典雅。本届修谱给我氏族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公元一九六三年毁灭于洪水灾害,可惜!

据祖母和父亲讲,朱文元为当地名医,老家地产皆其行医所得而购,可见医术甚高。而从其主持修谱之盛况,更可见其在族中威望之高。一八九三年,文元公能独当修谱大事,必亦中年,功成名就、德高望重也。

十九世朱金楷(约一八九六年——约一九七八年)。妻刘氏(约一八九六年——约一九五三年秋),沿村树丰公之女。生二子,海桥、海峰(谱中说朱海峰过继给朱金瑞,绝无此事。)生三女,长女,早亡。次女朱蕴芳,丈夫名常家育,其弟常家凤还在新浦做过事。三女,早夭。

上为天运间列祖世系。民国肇造后至今百年间,吾族已有四代人,谱系情况如下:

二十世朱海桥,字友蓬,青县朱氏迁海始祖。生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一九六0年十二月卒。有传。妻王春芳,河间县李店村人,广西公之女。生于辛亥年(一九一一年)八月初十日,卒于公元二000年八月十八日,葬连云港市青龙山公墓。生三子(长、季子夭亡)、二女。子相华。女庆云、爱云。朱庆云为南京人顾奕钢之室,朱爱云为新浦当地人梁玉章之室。

二十一世朱相华。生于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历五月三十日),一九六0年七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自愿到新疆乌鲁木齐市任教,一九九七年退休于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副教授,曾任乌鲁木齐市民盟副主委。有回忆录。妻夏莲珍,生于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正月初八日。泰兴人,退休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刷厂。生二子,炳旭、龙跃(谱名焕龙,公历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生。子永翰,谱名增翰)。一女朱琳(公历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一日生,远嫁日本加藤太郎,日名加藤琳,生子加藤鹰之介)。

二十二世朱炳旭。谱名焕飞,字法水。生于一九六三年闰四月十一日(公历六月二日),一九八五年七月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为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烷基苯厂子弟学校老师、新疆社会科学院院刊编辑部编辑、连云港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主任、河南佛教学院客座教授。有传。妻马春玲,老家东北吉林榆树人,公历一九六0年七月八日生,曾任锦屏磷矿办公室档案员。生女思安(谱名增安)。

二十三世朱增安。学名朱思安,生于公历一九九七年一月二日。二0一二年七月四日,为连云港市外国语学校中澳VCE班录取,学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托马斯·卡尔学院高一课程,英文名JESSICA ZHU

因我族系大明成国公之后,祖上四代封王,故我将吾族堂号定为四王堂,从此可昭告世人,无疑也。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焕飞叔,您好,我是北官厅朱氏增字辈。有关您说“谱中说朱海峰过继给朱金瑞,绝无此事”,我问了村里的老人,据他们说是这样的:当时金瑞公家境较好,但膝下无子,便过继自己兄弟儿子,又怕两个兄弟有意见,故两兄弟各过继一子,以求平均。现在来说海俊公后代和海峰公后代在族中走的最近。 北官厅朱氏族中情况,我大概都了解,若您愿意联系,请回复, 朱增智 13131718015


    写信时间:2016/01/24 11:03:44
  • 我是朱能后人现在天津祖坟在青县QQ1342126259


    写信时间:2014/02/05 11:14:04
  • 我是青县去天津的后人我家的祖坟在青县我的QQ1342126259


    写信时间:2014/02/05 11:08:18
  • 我是沧县李天木乡崔庄朱姓据家谱记载是甲申之变逃难至青沧请问我们是同宗吗谢谢


    写信时间:2014/01/04 18:58:02
  • 青县北官厅朱氏家族欢迎您


    写信时间:2013/06/06 12:37:46
  • 从谱系上看,的确是与沧州青县朱氏相同,偶然看见此文,作者确实非常严谨,尽管有些许曲折,不足介怀。


    写信时间:2013/02/27 18: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