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举行陈天华的追悼会,千余人参加
香港举行陈天华的追悼会,千余人参加。次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倡议筹办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初七(5月29日)举行葬仪,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后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第4号上评价,“这是湖南惊天动地可纪的一桩事”。
陈天华有一部未能登载完毕的小说,名叫《狮子吼》,小说中通过一个梦,描绘了他心中的民主共和国:“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国年鉴》’,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这应是陈天华一直在做的,最美丽的民主之梦。
《猛回头》最后说:“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深受陈天华事迹震动的留日学生,不光一个秋瑾,当时有一个沉默,之后弃医从文的,是鲁迅。而12年后,一位即将赴日留学的青年还不忘此事,写下一首诗表达怀念之情,“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个人,叫做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