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在哪里集合,哪里就是民族的希望
从雄关漫道、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中国人是站立不起来的!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马克思曾说:“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今天仰望英雄,洒下的不仅是热泪,还有很多、很多的思索……
一、哪里有民族的召唤,英雄就从哪里出发
对国家和民族来说,英雄史就是心灵史。如果丧失对英雄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我们永远不能遗忘,从1840年开始的中华民族百年沉沦。
天安门曾经饱经屈辱,痛不忍睹!
日本朝日新闻社1938年1月11日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第十五辑中,有一幅照片扎人心窝:在天安门城楼上,日军悬挂起祝贺占领南京的标语……
而早在1900年,烧杀抢掠整整3日的列强军队,就大摇大摆地穿过这里,在中国的皇宫举行阅兵……直到49年后的开国大典,天安门的木梁上,还嵌着八国联军炮击城楼后没有爆炸的3发炮弹!
南京城曾经尸骨遍地,血流成河! ……
那个年月,多少中国人用滴血的心在思考:
100年间,为什么几乎所有列强都侵略中国?
100年间,为什么几乎所有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二、英雄在哪里集合,哪里就是民族的希望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有6次机会脱身,却执意赴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905年,陈天华则在写出了《猛回头》这篇呼唤中国人精神的檄文之后蹈海自尽,“恐同胞之不见听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
近代中国的舞台上,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登台亮相,为何终究没能让一个古老民族走出苦难、赢得解放?直到我们这个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直到一个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党“唤起工农千百万”。
英雄在这里集合,凝聚成一股无比蓬勃的力量,“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三、英雄本色,一种甘愿牺牲的活着
有一种活着是为了牺牲,有一种牺牲是为了我们的民族能抬起头来活着……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抗击日军的“大扫荡”,最后宁死不屈,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踏访巍巍太行,许多老人含泪告诉我们,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何止“狼牙山五壮士”?
纵然明知必死又如何?
四、英雄本无敌,可怕的是我们迷失信仰
那时的中国,一群又一群的先烈,血战到底,魂归山河;一个又一个的英雄,视死如归,化作历史的星空。
然而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有一种尘霾,试图迷失我们的双眼:
2013年底,一个拥有数十万粉丝,自诩“解读历史、传播真理”的认证账号发布微博,居然将不屈抗战的“狼牙山五壮士”污蔑成了土匪,将屠戮国人的日寇描绘成了正面形象。
不仅于此,网络、报纸、杂志上: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被所谓的物理分析方法诋毁,烈火中潜伏的邱少云被质疑是违背生理学常识……
英雄纷纷中枪,“子弹”来自哪里?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人拼命地诋毁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537.7高地和597.9高地两个模型,却摆在美国西点军校的纪念馆里,至今还是教学战例,而黄继光就牺牲在其中的597.9高地上!如果一切都是假的,美国人还研究它做什么呢?”一位将军的话意味深长。
军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敌人最想消灭的,就是他们最害怕的。
这是什么样的军人?谁又能让他们屈服?然而,英雄本无敌,可怕的是我们迷失了对英雄的信仰,把英雄视为异类,把崇高视为庸俗,把宝藏视为瓦砾。今天我们仰望什么?权力或财富?欲望或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