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230
本馆由[ j1skql ]创建于2010年01月23日

包玉刚故里行

发布时间:2010-09-20 10:39:58      发布人: j1skql
  世界船王包玉刚故里——钟包村与我居住地只有四五公里距离,驱车大约10分钟。通往钟包村的公路叫庄市大道,也是我们去宁波市区的必经之路。国庆节外出,途经钟包村,惊喜地发现村口水泥路又加宽了,那座上书“钟包村”三字的石头牌坊旁新增一块精巧雅致的石碑,与门楼交相辉映,颇具江南园林风格,把我的视线引向深入,终于忍不住跳下车去探个究竟。与路边设摊的村人聊天得知,今年10月27日是包玉刚先生母校——镇海中兴学校百年校庆的日子,著名老学长赵安中等“宁波帮”杰出人士将回乡庆贺。钟包村自然被修缮一新。
  怀揣敬仰之情我再次走进这个村落。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就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著名藏书楼宁波天一阁珍藏的《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中,确知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先生乃中国宋朝名臣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系子孙。宁波城东北的钟包村,原来是包公后代居住的地方。驻足于此,古老神圣之情油然而生。
  村前那条流淌了千年的横河堰之水一如岁月流过,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积淀。我穿行在田野河浜之间,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如今这儿是闻名海内外的“宁波帮”发源地,举手投足间,仿佛能触摸到“宁波帮”富豪殷商们的痕迹。
  沿着村口那条平整的水泥路一直朝东走,一幢修葺一新的二层木结构砖瓦楼映入我眼帘。这是一座普通的江南古民居,屋前屋后被菜地、稻田、小河围绕,一派郊区乡野景色。然而就在这个貌似平常的院落里却诞生了一位世界奇人。
  20世纪初,镇海包家的包兆龙,在湖北汉口开了一家鞋铺。1918年农历10月13日,包家又迎来了一个大胖小子。父亲包兆龙为次子起名“起然”,意为永不停顿,兴旺发达。当时兴取表字,又赐包起然表字“玉刚”,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洁身自爱,刚直不阿。
  到了上学年龄,父亲把包玉刚仨兄弟送进了镇海巨商叶澄衷创办的叶氏中心小学。上海“五金大王”叶澄衷是“宁波帮”名人。当年在他创办的这所新式学堂里读书的,还有邵逸夫、叶庚年、叶谋彰、包从兴和赵安中等。日后,他们都成了“宁波帮”的富豪殷商。
  放眼四顾,田野碧波流浪,民宅高楼尽收。钟包村其实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而闻名遐迩的包家也只是建立在一条小河浜边上的一大户而已。“作始也简,将毕也巨”。真没想到世界船王的生命之舟竟来自这条小小的河浜。
  1913年,宁波人士虞洽卿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轮船企业——三北轮埠公司,不久壮大成国内最大的民营船队。公司轮船行驶在上海、宁波、余姚、镇海之间,还远涉南北洋。港口的汽笛,甬江口的船队,都感染着少年包玉刚。他向往长大后当一名船长,周游世界。
  半个多世纪后,包玉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到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到达了顶峰。他拥有200多条船,2000多万吨位的庞大船队。根据吉普逊船只经纪公司记录,当年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美国畅销的《新闻周刊》曾评说他:“是一个谦虚的东方人。1955年37岁投身于航运业时,甚至分不清船只的左舷、右舷,但是精力充沛,勤奋工作,迎头赶上,而且后来者居上。”
  我从东面正门步入故居三合院。虽是平常建筑,依旧透着一种曾经富盛繁华的历史痕迹。入大门便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青石铺地,花团锦簇。天井中央矗立着包玉刚父亲包兆龙的仿真铜像,老先生面目凝重,栩栩如生。铜像后立有汉白玉碑,镌刻着《包兆龙先生铜像记》。故居主体厅堂正中板壁上,高悬着“履安堂”匾额,两侧堂联是:虎踞龙盘称雄世界光前裕后道履绥和,凤翔燕舞慈范懿德人杰地灵居安纳福。大堂两侧紧挨着正房及厢房。屋内陈列了许多包玉刚生前使用过的旧物及历史照片。一路看过去,不由感叹,岁月如白驹过隙:先生离开我们也有十几年了。
  村人说,当年包玉刚结婚时的洞房就设在履安堂楼上。与他们攀谈,我听到了一个其他书刊上见不到的关于包先生的故事,煞是有趣温馨:
  1984年10月28日,阔别40年后,包玉刚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陪同他回乡的,有妻子黄秀英,大哥包玉书和夫人、妹妹丽泰、素菊、妹夫李伯忠及好友等十多人。
  他先到履安堂,向祖先祈祷纳福,又与夫人黄秀英上楼,进入昔日的洞房。
  还是40年前的摆设,一桌一凳完好无损,漆金的七弯凉床等结婚用品一件件原封不动。这对花甲老人仿佛又回到了新婚的那一天。黄秀英坐到梳妆台前,包玉刚走过去,双手揽住妻子的肩头,两人含情脉脉。
  如今我们睹物思故人,似有阵阵熟悉的吴侬细语仍在耳畔回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