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范熊熊
向大家介绍一下:范熊熊,文革结束后,在宁波海洋渔业公司镇海基地党支部任纪律检查委员,当她了解到渔业公司的副局长和另一个负责人借“土地征用工”的名义,违规安插自己的子女,就挺身而出,批评抗争,却未得到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反而受到打击。小范眼看这场斗争不了了之,忧愤交加,难以自抑,顿起“尸谏”之念,1979年10月跳海身殉,年仅24岁。临死前留有遗书,希望以生命唤起人们对党内不正之风的高度警惕。
范熊熊之死在当时轰动全国,连《人民日报》都发表文章对她进行了追悼。有网友说《人民日报》登过范熊熊的照片,是个很漂亮的女青年。这样赴死太让人心痛了。
8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家里没什么好玩的书,只有抱着各式各样的杂志乱看。看到了一篇关于范熊熊的报告文学(那时候的报告文学还没有商业化),写得非常感人。看后我问父母:你们知道范熊熊这个人吗?父亲说,知道,一个女的,因为反对不正之风自杀了。我又说了报告文学里的很多细节,父亲不知道,也没兴趣听我讲。
但我记得她,年少时的阅读印象就是深。
如果范熊熊没死,现在她应该五十出头了,孩子都应该参加工作了。一条生命就这样消失,实在不值得。范熊熊之死让人好不尴尬,拿到现在的社会来说,她遇到的那点事也算事?现在,人们已经称“不正之风”为“腐败”了,“腐败”这一提法更准确,也更无奈。不过,人们早都习以为常了。
理想是个什么东西?它引导人去追求,但追求到的又是什么?既然是理想,就不会是现实的东西,就有破灭的可能。现在谁还相信理想呢?为理想而死,更是荒谬了。那么范熊熊,你若活到现在,那你要看过多少斑驳才会面对现实?
我读过范熊熊的遗书,在满篇的政治语言里,我感受到了她的正直、倔强和善良。不过我若引用几句,恐怕会遭到网友嘲笑的——那么正统的语言。就引用一段1980年第5期《青年一代》发表的一篇有关评论,题目《“尸谏”不如韧性战斗》,作者王若望:“从范熊熊和杨秀玲两位女英雄的动人事迹可以看出:我国有了人民民主和法制的保障,有了人民的高度觉悟,这样的案件一经发现,是容易暴露、容易纠正的,决不要采取毁灭自己的‘尸谏’来警告坏人的斗争方法。把目前的中国看成莺歌燕舞,天下太平的廉价的乐观主义,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更要鼓励那些‘心有余悸’的同志们,仍然要准备跟‘四人帮’的余孽和各色‘歹徒’作斗争。中国大地上一南一北发生这两起事件是极为不幸的,要消除这一不幸,只有依靠青年一代的韧性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