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孟旭同志
难忘的教诲 永远的鼓舞
湖南省教育厅
今年10月28日,是张孟旭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回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南教育的历史,回忆他老人家在那个时期代表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抓教育工作的情况,回想他老人家对湖南教育的发展所作的许多精辟、深刻的报告与言论,仍然能激发我们抓好湖南教育的信心,鼓舞我们重教强省的斗志,增添和谐发展的力量。
张孟旭同志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担任被八路军解放的伪蒙满管辖时的第一个省级市——张家口市市长。他于1949年南下到湖南,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1952年,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1964年,调国务院负责文教工作。张孟旭同志在湖南工作的十五年间,一直分管湖南教育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孟旭同志因为担任省人民政府秘书长职务,对全省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他经常随同其他领导同志到各县检查工作,特别是深入农村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投入土改运动,对农村的现状十分熟悉。这样,他在省人民政府召开的会议上,多次畅谈自己的体会。他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新社会是新事物,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来建设。根据我省现在的情况来看,要落实党的方针、路线,要掌握新宪法,急需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我们应当及时下发文件,各县市也要迅速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队伍,具体到工厂的车间和农村的村组,都要开展学文化的活动。
张孟旭同志是积极倡导学文化活动的践行者。他每每听取下面的同志汇报时,总是要过问当地学文化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他到基层去视察,也要到当地学校看一看,不但询问学生的情况,还要与扫盲的群众进行亲切的交谈。他主持召开这方面的会议,编写工作计划,及时地向全省推介典型,传播经验。他还组织省内知名的教育家开展理论的研讨活动,看准正确的方向,分析问题和矛盾,寻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方法,既对全省学文化活动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又为新中国的湖南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对后来湖南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功劳永远记载在湖南教育史里。
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张孟旭同志就一直坚持认真学习马列和毛泽东的著作,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有军事的,有社会科学的,还有文学艺术的。这样,他在南下干部里有“儒将”之称,作报告时他能深入浅出,日常生活中他谈笑风生,既有军人的作风,又有文人的气质。对革命理论的深刻理解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党的高级干部。正因为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湖南教育所作的重大贡献,在1952年他担任副省长时,就分管文教工作。195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时,也同时担任省文教组组长职务。
1956年,在张孟旭同志的支持下,成立了湖南省扫盲协会,不久,全省有66个县(市)成立了扫盲协会,首批会员多达15.6万人。湖南省扫盲协会的成立,实际上是张孟旭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抓学文化活动的继续,是他为湖南的发展所追求的一个新目标。
对于扫盲工作的开展,张孟旭同志倾注了更多的热情,耗费了更多的心血。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酷暑夏日,他都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察看扫盲情况。当时的交通极不便利,他到湘西、湘南的一些县市去,除了数天时间坐车坐船,有时还要一天行走百十里路,爬高山、闯激流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还有一些老同志回忆起当年同他一起下乡的往事,说来感慨万分。有一次,张孟旭同志乘坐一条小木船,在洞庭湖上了解渔民扫盲情况,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大浪几乎要把小木船吞没。张孟旭同志仍然镇定自若,坚持坐在船舱中教几个渔民识字。直到渔民们学会了之后,他才上岸避风浪。平时,有些年轻的同志关心他的身体,劝他少下乡,少过问一些扫盲情况,他总是坚决地回答:列宁同志说过,在文盲充斥的国家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毛主席也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打不成胜仗的。我们湖南现在有许多的文盲,他们又基本集中在农村,他们不能看书读报,不知道政治时事,不懂得科学,又怎么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呢?新中国的成立,使他们政治上得到翻身,而要过上社会主义的好日子,他们还要在文化上翻身啊。
张孟旭同志对全省的扫盲工作有博大的构思,思路清晰,策略多样,措施得力,要求具体。他除了在组织、经费、课本、教舍等方面有详尽的考虑,特别对师资力量方面更有得力的发展谋略。在1957年,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习与劳动结合”的精神,积极宣传,认真落实,使全省26万所中小学、上百万名学生毕业后回乡或下乡参加农业劳动,同时也成为农村扫盲骨干。结合“以民教民”方针的落实,已脱盲的给未脱盲的当先生,极有效地解决了师资问题。1957年,全省农民脱盲为530多万人,超过原计划300万人的77%。1959年,厂矿企业职工入学78万人,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入学人数达到846万多人。1960年,全省扫盲和业余扫盲人数为938万多人,其中扫盲班349万多人,业余初等学校521万多人,业余初中66.7万多人,业余高中1.1万多人,业余大学400多人。面对扫盲工作的大好形势,张孟旭同志仍不满足,1960年,他深入桃江县调查研究农业中学的基本经验,坚持与师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从而向全省报出了一批典型,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口号,立足一个“农”字,做好“业余教育”的新文章。在同年召开的全省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他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作出重要讲话,要求农村扫盲和业余教育应当贯彻“巩固起来,坚持下去,提高质量、继续发展”的方针,广泛开展“铁民校”运动。在他的倡导下,全省扫盲工作又掀起了新高潮。
张孟旭同志对教育工作有多年的理论研究,且又能将教育工作与新中国经验建设结合起来,为我国教育事业探索一条新的路子。张孟旭同志对湖南省的高校工作同样倾注了心血。我们可以说,新中国的湖南高教事业是在他亲手扶植下,精心培育,而成长为参天大树的。
在张孟旭同志的支持下,1956年,湖南省成立了高教局,同时,成立了湖南教育工会;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教育学会;1960年,成立了湖南高等教育招生委员会。他宏观策划和具体指导,于1957年建立了湘潭大学。1960年,全省兴起了大办高校的高潮,各地市新办29所高校,这样,全省高等院校的总数达到59所。
湘潭大学筹建阶段,张孟旭同志多次步行到湘潭城市郊区,参加选址工作。他对选定的湘大山清水秀的环境十分满意,连连称赞说:“古人讲的‘十年寒窗无人问’,这样清静幽雅的地方,一定能使学生们安心学习,一定能培养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湘潭大学成立后,他还多次来到学校,参加师生们举行的各种讨论活动,畅谈湘潭大学的办学方向和美好前景。
与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者交朋友,多联系,多开展活动,倾听他们的呼声,采纳他们的建议,是政府部门能够抓好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张孟旭同志一直乐于与他们联系,勤于与他们联系。他在湖南工作期间,这样的记录有近百次,可以想象未曾记录的次数一定更多。1962年元月,他主持召开全省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针对知识分子在当时因为“反右”问题而后怕的心理,他代表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态度鲜明、情感真挚地说:“我们一定要扭转知识分子受挫伤的局面。在纠错的问题上一定政策兑现,一定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同年4月11日,他又到湖南医学院召开座谈会,和13位老教授一起学习讨论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全国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久,他到湖南医学院蹲点,和这里的师生们摸索和总结提高“高等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经验。
省委、省人民政府每年要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张孟旭同志总是在会前与省委其他领导同志张平化、周礼等对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再在会上宣读。省教育厅、高教局、教育学会、教育工会、高等教育招生委员会、业余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和单位也在每年要多次召开会议,张孟旭同志或主持、或参加、或书面发言,体现出他的工作责任心和对湖南教育事业的热忱关怀。
1964年,张孟旭同志调国务院文教办担任领导工作,离开了湖南。但是,他对湖南有着深深的情结,对湖南教育事业有着深深的牵挂,多次回到曾经工作过的三湘大地,了解基层教育情况,总结新的经验,以利于全国文教工作的开展。
张孟旭同志在湖南抓文教工作有执着的精神、完美的技巧,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给我们既有深刻的印象,又有永久的启示。
他一直坚持“两杆子”的观点以重视文教工作。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要抓住两杆子,这就是一个枪杆子,一个笔杆子。张孟旭同志对此有极深的理解,他认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枪杆子”可以看成铁锤和锄头,笔杆子就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文化宣传。我们只有克服一切困难,加速扫除文盲,迅速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建立一支数以千万计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飞跃发展的需要。因为他经常深入基层,特别是走访“老少穷边”地区,看到当时湖南文化落后的现状,忧虑之心深深地扎根,所以更加坚定了抓“笔杆子”工作的信念,从而创造出湖南教育在那一阶段有着长足发展的功绩。
他一直善于运用兵法以指导湖南教育工作。张孟旭同志是南下干部,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中成长的党务工作者。他认为湖南教育工作的发展就像打仗一样,必须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个击破,步步推进。他在1959年时,针对湖南的现状,就鲜明地提出:扫盲与普及业余初等教育是一个战役紧密相连的两个战斗 ,必须一气呵成。扫盲战斗胜利了,业余教育赶不上,虽不能说是前功尽弃,也是战斗的紧要关头半路收兵。他还说:在学校里学习我们可以称作阵地战,而人民群众在劳动工作随时学文化我们可以称作游击战,在学习中我们制定规划那就是歼灭战了。不论哪种方法的运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打胜扫盲仗。
他一直追求“不断前进”以发展湖南教育工作。张孟旭同志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逐步成长与进步,达到了一定的思想境界。在湖南工作期间,他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大小会议上,都乐于宣传“不断前进”论。他认为:我们要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观察社会,不断前进论就是革命发展阶段论。在社会主义阶段中,事物也是向前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勇敢地挑战,既向新的矛盾和问题挑战,又向自己的认识挑战。他亦认为:我们扫盲和业余教育,我们的整个教育工作也一样,必须不断前进,力争上游。抓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不断前进的一个内容,而在这个事业本身也存在不断前进的表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回想往事,历历在目;回望历史,感慨万千。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我们此时尤其不能忘记作为新中国湖南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的张孟旭同志,不能忘记他的卓越贡献。难忘的教诲,永远的鼓舞,我们深深地相信,张孟旭同志的思想、精神和行为能激发我们在今天与未来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湖南教育事业和谐地跨越式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