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泰山
我的父母亲期望着我们兄弟不仅有一个好妻子,还要有疼爱女婿的丈人丈母。我没有辜负娘和老子的期望,不仅有一个如意的终身伴侣,还赢得了一双对我疼爱有加的丈人老子丈母娘。
说起我的这对老丈人的为人,地球人都知遒他们的良操美德,当年在问桂道一带可是名声很响老幼皆知,无不敬佩老俩口的正直磊落,豪爽热情,是个重情重义的过劲的人。至今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他俩老的名字无不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老丈人原是县昌江捕捞大队的大队长,做事正派,很得人拥护,由于政绩突出,在县内小有名气,很得当时县领导的赏识。可是向来很光明正大勤恳敬业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他却不提防背后射来的暗箭,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选为劳动模范正准备上北京参加全国英模大会,不想被人嫉妒栽赃诬陷为有历史问题,被隔离审查很长一段时间,一个莫须有的检举不仅使他错过了全国劳模上北京见毛主席的机会,连女儿升学的资格也没有了。大队长也没有了,幸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党支部大会讨论开除党籍时没有一张赞成票而保住了一个党帽。然而老人并未消沉,回到村里仍然一如既往为村里为群众跑上跑下,因为群众也喜欢找他,乡村干部们也少不了找他,有什么为难的事,不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是找到他,他都会竭尽全力,也基本上都能办得好。因此,虽然头上没有了帽子仍然被周围的乡村干部们戏称为“老红”,成了不在编的干部。村里搞建设、修水利要木材、水泥、电动机、抽水机等农机设备、生产资料,在那计划经济年代都是要有计划指标的,需要领导签字的条子才能买的到,只要“老红”一出马便马到功成,因此他比别人要格外忙一些。丈母娘在当地也是有口皆碑难得的好人。虽然没有文化,然而知事明礼、贤惠能干、热情温良、勤劳朴实、乐于助人,在她身上融汇了中国妇女的优秀品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人常说“女婿半点子”, 而我这个女婿岂止是“半点子”, 乃是享受了超儿子的待遇。几十年如一日,老人将全身心的爱毫不吝啬地倾注在我身上,点点滴滴,没齿难忘。俩老没有亲生儿女,妻子是他们在襁褓时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带大,秀慧伶俐的她一直被老人视为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自从有了我这 个“乘龙快婿”,他们又多了一份心操。我在部队时,经常会收到老人托回乡探亲的战友捎去的干鱼干菜花生之类的食品,有一次丈母娘听说炉下村一户人家回乡探亲的女婿和我是战友,老人家生怕丢掉了这一个机会,顾不上正在做饭,硬是饿着肚子,提着几斤重的复水豆子和面条,撑着雨伞顶着斜风斜雨,泥一脚水一脚走了八九里淤泥烂路,一路问去寻到那一户人家,托付他女婿捎带给我。我在部队有病经常住院,老人牵肠挂肚忧心如焚,在乡村四处为我寻方问药。老人不仅是一门心思呵护着我,对我身边的人也是爱屋及乌,如果有我的同学、战友或者同事到了,老人也是格外热情,倾囊相待,大有“截发延宾”之风。
以后,我从部队转业回家,虽然免除了老人对我的挂牵,而更多的是给他们带来了忙碌和劳累。为了我们俩口子过得舒适,在那计划经济物质匮乏的年月,老人化尽心思费尽周折,从堂前、房内到灶下,床橱箱柜、桌几椅凳、锅盆甑桶、碗盘瓢勺、坛坛罐罐以及床上床下,大大小小为我们准备得一应俱全。后来,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了,做外公外婆的老人更是欢喜得不得了,一年四季的冬棉夏衫、絮被尿布准备得应有尽有。俩人整天围着孙子转。为了带孙子,丈母娘也顾不上老丈人,跟着妻子到乐平,以后妻子调回鄱阳,丈母娘又跟到鄱阳。带孩子的苦累是无法细说的,而老丈人一个人留在家天天吃咸莱的苦日子更是难以言状的。如今做爷爷的我和做奶奶的妻子也带着两个孙子,个中的辛劳始知我的丈人老子丈母娘当年是何等的艰苦着累啊!
小儿子降生后,我把俩老人都接到鄱阳,为了减轻我的经济负担,老岳丈义务替我所在的单位看门,利用看门的小房子卖一些日用品,收入所得虽然无几,也能应付老人家的手头上的一些开支。只是苦了老人,年过花甲的老丈人晚上守门到深夜,有时是通宵达旦,白天要看门、售货,还要隔三岔五的到外面进货,还要为有不少农村来的老表办事带带路(因为这个大院子里有三个单位),不管怎样累,怎样苦,俩老总是乐呵呵的满面春风。因为他们的和气热情,赢得了满院子的人的尊敬,不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叫他们“外公”“外婆”。
由于单位住房紧张,我自己买地做了一栋房子。因为距离比较远,我又要上班,因而建房子的事就都倒在了俩老人的头上。可把俩老累苦了。天天赶早去摸夜回,来去要走十多里路,在工地上跑前跑后、收收检检,采买购物。他没有时间而他的性格也不允许自己有一瞬的空闲。半年下来房子完工了,两位老人瘦了黑了,特别是老丈人生病了也不吭声,还是单位同事告诉妻子,他自己一个人偷着去做尿检,发现有血尿,他交代医师们不要让我们知道,依然若无其事的忙着两头跑。俩位老人就是这样,硬是不要命的为了我们。
因为建房子而欠了债,俩老为了减轻我的负担,提出来要回乡下老家自己过日子。我们夫妻俩执意不肯,为此我们同老人发生了从未有过的争论,最后老人还是依从了我们留了下来。然而俩老人却没有空闲过一天,帮我们养猪还债,屋前屋后的空地开垦种莱......因为我喜欢穿布鞋,丈母娘带着老花眼镜一针一线做了好多双软布鞋,可以让我穿好多好多年;又把破旧的衣被洗净熨好,剪剪缝缝,为我们还远不知在何处的孙子的出生,足足准备了两大箱婴儿用的衣被包布尿片;还用院子里的棕树刚抽出的嫩叶精心编织了几十把秀美棕扇,那扇子的制作工艺简直可以申遗,使人爱不释手,这些扇子除了全家每人一把,还分送给我的不少亲朋好友。有一次鄱阳镇政府一个女干部上户办事到我家,看见我岳母编的棕扇好看,一定要买一把,二话不说丢了十元钱拿了一把就走。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就是这样闲不住。平常的家务事从不让我沾边,总怕我操心着累,哪些年我在家真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和老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我真是摆够了脸享尽了福,而我的两个老丈人却真是苦了二十多年,累了二十多年,没有一天的清闲自在。老家里的人还都说是跟着我这个半点子到城里来享福,真是一个空名声,想起来真是惭愧。二十多年来俩老总怕我负担重,省吃俭用,过得清苦得很。 我还是在部队时为俩老各买了一件羊皮袄,买来时俩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却一直舍不得穿,俩人都藏着同一个心愿要留给我们老了穿。只在过年时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一下岳父就拿出来穿两天,而岳母压根就没有穿过。他们总怕用多了钱,在我们面前从来就没有讲过什么需求,就连生病了也总是瞒着我们不让治,岳父去世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半夜头痛,他忍受着剧烈的钻痛,就是不让岳母告诉我,怕耽误了我睡觉。俩人都在临终前反复交代办后事要简单节省,不要和别人比,生怕给我们带来经济负担。
现在,俩老都相继离开了他们心爱的女儿女婿渐行渐远,而我除了思念愈来愈深外,伴随着的悔恨也越来越重。老人在世时没有能够让他们过得舒适一点,体面一点。现在化再多的钱也无法弥合良心的缺憾,只有终身的悔恨。几十年我一直庆幸自己很幸运,想当年在趋之若鹜的众多追求者中,唯我得中丘比特之金箭,不仅有了冷暖相知困苦相守的贴心人,而且生活在双倍的父母疼爱呵护之中。俩老人对我的爱深恩重,我三生难报。我原期盼着俩老能健康长寿,总觉得他们没有老,等他们老了我一定要让他们享福颐养天年。却怎么也想不到那不愿发生的事却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俩人还没过上一天舒坦的好日子,却都捨却了我们急匆匆地走了。我太傻了,太愚昧了,孝敬父母怎么能等呢?老人的恩情这辈子我是万死莫赎无法答报了,虽然我期盼着但又不敢奢望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半个儿子,若上苍赐爱,有幸再结缘我定会加倍加倍地回报,。如今只能抱恨到下一辈子了。
愿我的至亲至尊的丈人老子丈母娘在天国再也不要吃苦操累,能清闲自在地享受一点快乐。
写于壬辰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