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学校迎企业 吴光的援藏路
2012-12-17 23:57:11 来源: 华龙网
照片上的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个老好人 却已离开妻儿
“这些照片都随便放在电脑里,没想到今天用上了。”15日凌晨3时,吴光的妻子在儿子陪同下,进入江南殡仪馆。追悼厅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吴光生前的照片,妻子在一家三口的合照前站立良久。儿子看着屏幕上笑容满面的老爸,紧紧搂住了母亲的肩膀。一直到7点,母子俩离开殡仪馆时,儿子这双即将代替父亲照顾母亲的手,都没有松开。
这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市经济信息委的老同事们回忆,吴光年轻时是个大帅哥,妻子也很漂亮,俩人年纪渐长、孩子成人,儿子站在照片中央,与父亲一般高,母亲穿着明黄色的外衣,一家人笑得很开心。
这个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领导干部的好干部、好党员,对于这个家而言,或许只是个有时会忙得顾不上家,却仍是好爸爸、好丈夫的普通人。
“脾气好,看见谁都笑嘻嘻的,别人提要求了就不好拒绝,一点架子都没有,是个老好人。”记者与守候在门外的经信委的工作人员闲聊起吴光,他们都面露惋惜神色。不久前,吴光还因分管工作接受过不少媒体的专采访,他有问必答、谦和有礼、面子薄架不住他人请求的个性,让很多人念念不忘。
为孩子们的学校再次进藏 不惧路途艰险
“分管的工作多,也忙,本来不想去的。可听说是为了孩子们的学校,而且检查完后还要推进后续工作,就还是去了。”市经信委外经外事处调研员邓毅回忆,事实上,之所以有9日的昌都一行,也与吴光的‘薄面子’分不开。
“原本,援助工作检查是可以交给当地政府做的,但为了确保经费能落到实处、项目能得以善用,他俩经常会专程跑一趟。”外经外事处副处长付驰回忆,进一趟昌都这样的对口援助地区,下飞机后,仍要搭车走上200公里左右。因高原的气压、路况等因素,这相当于在平原上行进800公里左右的强度,加上路况险峻,冬有积雪、暗冰,春夏有泥石流,以吴光这种年纪的人,并不轻松。同事因此建议吴光多做案头、统筹工作,但吴光仍旧置若罔闻。
“分管负责人亲自去是一种诚意,是一种信任,在这个基础上,事情才能推进得顺利。”
同事们仍旧记得,吴光总是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狡辩”。
2011年,吴光任援藏办主任牵头编制的援藏规划,得到了国家援藏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期间,涉及16个乡47个村,用于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1.135亿元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组织援助昌都地区及所属11个县的4000台笔记本电脑和协调九龙坡区援助类乌齐县的10台皮卡汽车,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欢迎……一切的一切,链接起藏渝两地人民的情感纽带。
“跟我们开会时,总是认真地听、认真地记,遇到问题也积极跟我们协调,愿意听意见。”援藏干部方传平回忆。
离世前夜仍心系工作 打响“重庆造”谱写建设赞歌
亲自完成,给足诚意,这或许不仅是吴刚负责援藏工作的态度,也是他工作经历的真实写照。1988年,当过公社知青、队长,工厂车间主任、科长、厂长助理、厂长的吴刚,进入市经济信息委工作(原重庆市委工交政治部、市经委),因工作踏实、积极学习、业务能力强,从助理调研员一步一步升至经信委副主任。
1998年重庆直辖初期,吴光身兼市经委新成立的市场处处长、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和财金处副处长数职。在市场萎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在水泥、钢铁、电线电缆、电力设备等行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力推广集中采购,加强以汽车、摩托车为支柱产业的行业配套率,组织承办服装文化节、国际啤酒饮料节、重庆名特优产品展销会等系列大型促销活动,打响了“重庆造”名声。
2000年机构改革期间,吴光负责新组建干部人事处工作,在全市率先采取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组织考察、任前公示、党组任命的程序。
2004年吴光任市经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先后分管过煤炭行业管理与安全监管、企业改革与信访稳定、市场开拓和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组织人事与教育培训等多项工作。在分管煤炭行业管理与安全监管期间,针对重庆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地质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等众多老大难问题,深入矿山调研,大力推动小煤窑整治、小煤矿整合和技术整改等专项行动,使全市煤炭行业事故量连年递减,产能及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连创新高。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产业形成严重冲击的2009年初,吴光在并不熟悉、且正举步维艰的全市汽车摩托车支柱产业临危受命。制定并落实针对性措施,使全市汽车摩托车工业化危机为转机,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长。
2011年,吴光分管工作从4个处室升级为8个,但他仍成功推进了福特新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年工业利用外资达40亿美元……
“前一个晚,还从西藏打电话来,叮嘱要妥善处理好长安汽车公司配套企业的问题。”市经信委工作人员回忆,直到12日晚,吴光在忙于援藏事务之余,还记挂着市里的工作。如今,工作处理结果还没有来得知悉,人却早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