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恒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41915282
本馆由[ 孝感动天 ]创建于2011年07月24日

整个动车事故的救援,是从急刹车这一刻开始的

发布时间:2011-07-29 23:54:45      发布人: 孝感动天

2011年7月27日上午,官方公布了此次事故的赔偿方案,死难者每人可获50万元的赔偿金。但事故中牺牲的D301次列车驾驶员潘一恒的堂兄潘启明告诉记者,负责与他们对口联络的善后小组已经于前一天撤走了,“他们说小潘是铁路职工,不能享受这个赔偿方案,要我们自己去找他单位谈”。

“资本”、“暴富”、“炒房”、“投机”、“假货”……这些词汇,是人们想到温州的时候得到的模糊印象。但7月23日晚,温州人以一种特有的温度向所有人展示了他们的另一面,让人惊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温州人”。与此同时,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现场,在血站,在网络,以不同的方式接力这场生死营救,让人们从这次“可耻而荒诞”的事故中,看到了平民的色彩。

急刹车中救援开始

D301次司机潘一恒38岁的生命在这一刻停止,可以说整个动车事故的救援,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潘一恒若晚1至2秒制动,就可能导致多一节车厢出轨。”

7月23日20时30分,温州双屿桥附近的鼎立峰鞋材厂里,管理员阮长霄以及孙华等工人在关注着窗外的雷雨。

“当时电闪雷鸣、雷雨交加,我刚好站在四楼,看到高架上有一列动车停着,距离我站的地方只有几百米。我还在琢磨,是不是刚才那几声响雷把车震坏了。”想到这里,阮长霄马上又觉得不对劲,因为他知道,这条铁路上的火车很密集,后面的车开过来怎么办?“哪知道,真有一列车冲了过来!”

作为D301次列车的司机,潘一恒可能更清楚当时情况的危急。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他当时到底想了些什么,但那一刻他肯定比几百米外的阮长霄更焦急。也许他什么也没有想,千钧一发之际可能只是本能地拉动了手中的闸把,祈祷着别撞上前面的D3115。但结果如何,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了——紧紧握住的闸把在瞬间穿透了他的胸膛。

潘一恒38岁的生命在这一刻停止,可以说整个动车事故的救援,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假设动车按照正常的速度行驶,根据测算,潘一恒若晚1至2秒制动,就可能导致多一节车厢出轨。”

“动车撞了!”鞋厂的孙华等六七名工人喊了起来,加上阮长霄,8名年轻人拿着手电筒一边往事发地点跑,一边打电话报了警。事后证实,他们是最早冲到事故现场的救援者。当阮长霄、孙华等人冲到百米之外的事发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毕生难忘。“三节车厢就横躺在地面上,还有一节就那么竖着!很多人在喊救命!”

赶紧救人!孙华第一个冲进了横躺的车厢。加上紧随其后陆续赶来的20多名工友,30多人开始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自发救援。车厢里挤满了乘客,空气浑浊而闷热,混杂着浓重的血腥味,让人作呕。“有个妈妈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两只手死死地护住自己的小孩,小孩看起来大概3岁的样子,被保护得很好。这个妈妈一看到我就说,‘先救我的孩子’。”孙华赶紧将小孩抱出车厢,这是他救出的第一名乘客。等他回来再救这位妈妈的时候,发现原来她的一只手已经断了。接下来的时间里,30多名工友一趟趟地往返车厢,尽一切可能救人。

每进一次车厢,工人们听到的呼救声就更弱一点。此时,温州市鹿城区下岙村东北方的数千村民正往事故现场赶来,随后村民分散到各个车厢救人。事实上,除了村民,很多死里逃生的乘客也没有离开现场,很多乘客逃生后又返回车厢救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