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利物浦一个工人阶层家庭里,这是一个被上帝贴上标签、拥有核弹般能量的婴儿。列侬的父亲在小列侬只有三岁时就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因此,列侬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寄宿在位于沃尔顿郊区的姨母家里。
列侬的父母是 Julia 和 Alfred Lennon,在他出生之前那周,利物浦正遭受剧烈的空袭,但在列侬出生那晚轰炸却暂时停息。列侬很难见到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常常出海,而且一出发就失去连络,他的母亲 Julia 觉得她不能照顾好列侬,因此送他去和他的伯母咪咪 ( Mimi ) 及叔叔乔治同住。列侬的母亲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一位母亲不如说比较像一位好朋友。
可能是由于失去了父亲的缘故,列侬在姨母家时一直是一个很不听话而且反抗性格极强的孩子。他经常逃学,也不好好做作业而是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16岁时,在姨母的极力劝说下,列侬所在中学的校长同意为他写一封推荐信,这样他就可以前往利物浦的艺术学校学习。
1952年9月,列连进入 Quarry Bank 初级中学,他开始显示一些优秀的天赋,例如作家和艺术家,他在较一般儿童较早的年纪就开始阅读书籍。
●1962年6月6日 披头士正式亮相●
1961年底,列侬和他的The Beatles碰到了布莱恩·爱普斯坦。1962年5月,披头士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当披头士遇上布莱恩·爱泼斯坦,整个历史从此改观。在他的带领下,1962年6月6日,披头士来到伦敦。录制了第一首单曲《Love Me Do》,披头士被正式介绍给了世界。
当披头士们于1963年9月在不列颠诸岛上获取了“单曲第一名”、“专辑第一名”、“持久不衰的唱片畅销记录”等殊荣时。他们已是英国首屈一指的摇滚明星,一场观众就达1500万。青少年一见到他们就着尖叫、哭泣,而且变得歇斯底里。报纸上的醒目标题都在谈论披头士。全世界都听到了这样一个名词――“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
这一年的8月23日,他和辛西娅结婚,并在1963年4月8日生下他们的儿子朱利安。
征服世界
●1964年2月7日 披头士赴美 征服世界●
到了1963年底,整个英国都已经为了披头士而疯狂,毫无疑问,这一年整个英国都是属于披头士的。而他们的成功并不止于此。他们已经准备去赢得美国并由此而征服世界。他们和1964年的春天一起跨过了大西洋,一起到美国的还有他们的《I want to hold your hand》。在美国,他们见到了鲍勃·迪伦。一切就象一场梦,而披头士是一群追梦的人。唱片10天内销售了50万张,这在今天仍然是个天文般的数字。披头士就象是天地间最为强暴的龙卷风,所过之处,一片疯狂,没有人可以阻挡,再道貌岸然的卫道士也只能目瞪口呆。
1964年2月7日,当布莱恩率领披头士一行人抵达美国纽约的肯尼迪机场时,这个世界著名的航空港产生了史无前例的骚动,未等舱门打开,崇拜者的欢呼声就压过了飞机发动机的隆隆声,披头士的到来,使整个美国为之震撼了。当年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离开美国后的披头士趁热打铁横欧洲,然后是香港和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30万歌迷夹道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一切来得如此的容易,披头士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征服了世界。1964年还没有过完,他们的歌迷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的点唱机上,都有他们的声音!
1965年他们继续着自己的辉煌,这一年标志性一个事件是《Yesterday》单曲的问世。这一支单曲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年后人们再回忆时才发现这首歌曾经预示了那么多。不管怎么说这支歌很成功,它一如既往地被披头士的歌迷们所接受,评论家们撰写了大量的文字,人们承认,《Yesterday》奠定了披头士在音乐上自己的历史地位。
在组建披头士乐队后不久,列侬就与音乐学校的一名女同学辛西娅·鲍维尔结婚,并与她在1963年生下一子,取名朱利安。但是,两人的婚后感情却非常不稳定,尤其是在列侬公开与美籍日本女子小野洋子(YokoOno)约会之后,夫妻感情日渐冷淡。
1968年,辛西娅与列侬离婚,使得列侬终于得以与洋子共同生活在一起。与此同时,就在披头士乐队于1968年成功发行了被誉为“白金唱片”的“The Beatles”之后,列侬与洋子还发行了他们共同创作的唱片《两个处子》(Two Virgins)。由于其封面是列侬与洋子的裸照,因此很多音像商店都禁止出售这张唱片,随后又组建了“塑胶洋子乐队”(Plastic Ono Band)。此后,列侬与洋子的关系渐渐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记者都猜测洋子“控制”着列侬的生活,因而对当时正受到公众喜爱的披头士乐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这一年,披头士成立了自己的苹果公司(Apple)。
●1971年 列侬单飞 《Imagine》发行●
1971年是列侬创作最丰富的一年。列侬与洋子春天时移居美国纽约,他们当时居住的公寓后来都成了人们参观的地点。到达美国后,列侬很快便融入美国社会,他与名为“芝加哥七人团体”的激进组织打得火热,并非常热衷谈论政治问题。那年秋天,列侬发行了他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单曲《Imagine》,该乐曲涉及到了他个人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政治问题,由于风格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太相同,更容易令乐迷接受而成为最流行的曲目之一。这一年的10月,他为《Imagine》补充发行的选集,也在各国登上了排行榜的第一名。专辑中的Jealous Guy也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
而此时麦卡特尼沉寂了一段时间,作品在排行榜上表现并不好,不过他后来的Live and Let Die也被歌迷们当作了经典,直到那时Paul的歌又在排行榜上有了起色。列侬政客们的仇视也在这张专辑里的《Gimme Some Truth》里表现了出来,形象的表现出了当时政治家的形象,这首歌也被视为了列侬的一首名曲。在音乐的曲调上《Imagine》显得很简朴和纯净,但和这种简朴联系起来的却是超越了时间界限的歌词,也正是这点使它成为了上世纪最出色的一首歌。12月,一首圣诞单曲《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也发行了,这是另一首注定会年年重新发行的不朽作品,同样里面也有象《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这样简单但又很尴尬(这里原文用词既为embarrassingly)的歌词。
数年后来从来自纽约的消息说:这两张专辑中包含的数首政治色彩强烈的歌曲,是列侬在与激进分子联系最密切的时期创作的。《Luck Of The Irish》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看起来歌曲轻快,但歌词里面包含了严苛的评论。这张专辑表现出反抗精神最强烈的是另一首被列侬称为“Woman Is The Nigger Of The World”的歌曲,这次他又成为了这场争取妇女权益运动的带头人,虽然妇女权益成为时尚是在十年以后。接下来的几年,他登上了飞机开始对抗遣返及争取绿卡的活动。在1973年他又推出了专辑《Mind Games》,这张专辑揭示了他与小野洋子之间存在的问题。随后他变一个人居住在了洛杉机开始了与毒品和酒精的一段“亲密时光”。在这段烦躁的时间里列侬发表了专辑《Walls And Bridges》,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婚姻的题材,并且奇迹的冲到了排行榜的首位。
1972年年初,由于美国移民局以1968年列侬因持有大麻被定罪拒绝为他颁发工作许可证,列侬开始了与美国移民机构的斗争。他与纽约当地的激进乐团共同创作了一些纯属政治作品的歌曲,这些歌曲无论是从商业还是从艺术角度而言都没有获得成功。1973年,美国移民局下令要求列侬离开美国,但遭到了他的拒绝。
1974年列侬与洋子分居,并一个人移居洛杉机。在后来的两年内,列侬染上了很重的毒瘾,并经常出入上流社会的晚宴和夜总会等场所。在这期间,列侬与艾顿·约翰相识并成为好朋友,两人共同创作了名为《Whatever Gets You Through the Night》的歌曲,这是列侬1974年东山再起后的成名作。1974年感恩节的夜晚,列侬与艾顿-约翰一同出现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为观众献艺,但这次的公开亮相却成为列侬一生当中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到1975年年底,列侬的感情生活开始出现转机,在艾顿·约翰的帮助下,他与洋子之间的分歧有所缓和,同时令他感到高兴的是,那年10月美国一家上诉法院推翻了此前美国移民局要求列侬离开美国的命令,这多少也让列侬感到如释重负。1976年,洋子再次怀上了身孕并于同年10月9日(这一天正好是列侬本人的生日)生下了孩子希恩。此时的列侬已宣布退出乐坛专心照顾希恩和家庭,而洋子则负责处理列侬商业上的事情。列侬说:“从15岁起我就投身于音乐事业,现在我太累了,我已经做了我该做的,叫别人在这里开始吧!”列侬摇身一变,成了标准的爱家好男人,他们经常全家出国旅行,这大概是列侬一生中最平静和安详的阶段。
遇刺
●1980年12月8日 列侬遇刺 歌声永存●
1980年年初,列侬宣布复出乐坛并签署了新的歌曲创作合同。同年夏天,他与洋子再次合作录制了一张新唱片“Double Fantasy(双重梦幻)”,该唱片于当年11月正式发行。由于这张唱片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人们都认为列侬这次一定会再次复出。但谁知就在这一年的12月8日,列侬却被一名歌迷射倒在达科塔大厦门前,据称这名精神不太正常的歌迷查普曼当时向列侬连开五枪,致使他在失血过多后身亡。而就在当天早些时候,查普曼还与列侬见过面,并请列侬在他购买的列侬专辑上签名留念,后来查普曼被警方抓获并被判刑。
几乎就是在列侬的心脏在医院停止跳动的那一刻,全世界歌迷的反应空前的悲痛,这种场面只有在国家的领导人和皇室成员去世时才会看到。他在披头士以及单飞后的所有专辑都立刻重新发行,销量和唱片的排名简直就象披头士的全盛时期。列侬如果有在天之灵,他一定在看到人们的行动,然后朝人间投来了一个完美的微笑。
列侬去世之后第二天,消息迅速传出去,Dakota公寓门口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带着鲜花、蜡烛、列侬的海报、照片,泪流满面,一起痛哭,为列侬,为心中受到重创的梦想。西方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停止播音十分钟,以示默哀;他的意外身亡也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 ;《时代周刊》以“音乐之死” 为封面标题,把列侬等同于所有的音乐。巨大的哀痛和震惊,充满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就仿佛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仿佛世界已经全部坍塌……
12月14日下午2点,全世界数百万歌迷们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两点参加了为了列侬而进行的十分钟的默哀。
在列侬死后的数年内,他的影响和声誉与日俱增。直到80年代中期,列侬生前没有发行的一些曲目陆续面市,他在1972年参加的一次慈善演出的录像也被很多乐迷进行了收藏。另外,为了纪念列侬,披头士乐队的几位创始成员还于1995年重新录制了70年代期流行的几首老歌,这末些歌曲后来都作为新歌登上了1996年的排行榜。
跨过2000年,“列侬热”重新兴起。大量有关这位文化偶像的书籍出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Geoffrey Giuliano的《Lennon InAmerica》、Robert Rosen的《Nowhere Man:The Final Days Of JohnLennon》、《Lennon Remembers:The Full Rolling Stone Interviews From1970》。可以说列侬和他的披头士乐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并且将继续影响下去。200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离开人世二十周年,古巴哈瓦那广场上新建了约翰·列侬的纪念碑,卡斯特罗亲自为其揭幕,以示对英雄的敬意和怀念;同一天,纽约的中央花园被花环淹没,25万封寄托哀思和怀念的电报通过电波在空气中飘荡,而善良的人们手捧鲜花、蜡烛,让约翰·列侬的歌声又一次回荡在云霄,并为他彻夜守灵。非官方的纪念列侬的组织更是层出不穷:John- Lennon召集约翰·列侬的信仰者,2005年列侬65岁生日那天向联合国提出撤销国家界限的提议。 2005年12月8日也是列侬去世25周年,全球乐迷及知名人士祭奠列侬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好莱坞导演贾雷特·舒弗尔率先决定以枪杀案作为主题,拍摄了一部关于列侬生命最后一周的电影。
而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更是早早地准备了一本名为《MemoriesofJohnLennon》的回忆录,该书已经于12月1日正式面世,包括伊基·波普、米克·贾格尔和雷·查尔斯等著名音乐人都在这部书里表达了对这位摇滚英雄的怀念。
更重要的是,在10月下旬,72岁高龄的小野洋子重踏上东京武道馆的舞台,首次独唱了“甲壳虫”的经典名曲,用来纪念早逝的丈夫。虽然是因为这位从小接受美国教育的日本前卫艺术家加速了“甲壳虫”的解体,而不被虫迷们欢迎,但也正因为有了她的出现,才让列侬后期的音乐作品绽放出一种无人可以效仿的梦幻色彩来。而这份童话般的纯真,不仅是当今流行乐最缺乏的宝贵养分,也是纪念列侬逝世二十五周年的种种形式背后,应该真正领悟的精神所在。
如今每年的12月8日,没有人组织,人们纷纷自发地聚集到纽约中央公园的以列侬名曲命名的Imagine广场、列侬被害的Dakota公寓前、永远的草莓地,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约翰·列侬:Imagine广场每年都有近万人持蜡烛来为列侬守夜,他们用心祈祷和平的明天;而Dakota公寓门口每天都会有至少一束玫瑰躺在列侬倒下的地方,而在12月8日也会有近万人默默来到这里,悼念那个纯真的孩子;这天,就算在街头也可以随处见到列侬的画像,下面往往有一束鲜花。
列侬已经成为一名全球性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