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计算机视觉鼻祖”黄煦涛先生去世,享年84岁!
黄煦涛(Thomas S. Huang)教授于当地时间4月26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逝世,享年84岁。
黄煦涛先生在图像和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和人机界面方面做出了广泛的开创性和基础性贡献,著有专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并被外界誉为“华人计算机视觉鼻祖”。
据公开资料显示,黄煦涛1936年6月26日出生于上海,信息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Beckman研究院图象实验室主任。
1956年黄煦涛毕业于台湾大学电子系;196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以后,先后在美国MIT、Purdue和UIUC从事教学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2年2月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黄煦涛主要从事信息和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明了预测差分量化(PDQ)的两维传真(文档)压缩方法,该方法已发展为国际G3/G4FAX压缩标准;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了关于递归滤波器的稳定性的理论;建立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为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开启了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