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日记两则、爱人介绍
生平
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入学不久,受进步教师杨昌济、徐特立等人的教诲,与同班同学蔡和森在八班就读的毛泽东结为好友。
1918年4月,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10月,与李维汉、李富春等40余人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2月回国到上海。
1922年春,张昆弟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1922年5月,受李大钊派遣去正太铁路从事工人运动,并亲自组建正太铁路第一个工会---石家庄总车站俱乐部,发表了工会《宣言》。1923年3月,中共北平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张为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1924年,受党组织派遣,张昆弟去郑州,协助恢复了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1925年2月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同年春,中共豫陕区委成立,张昆弟当选为区委委员。1925年10月,河南总工会成立时,张昆弟为总工会委员长。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后,又担任中华铁路总工会干事、党团书记。1926年春,中共中央调张昆弟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他到达山东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整顿和发展了济南、青岛、淄川、张店等地党的组织,在胶济铁路沿线的益都、寿光、广饶、潍县以及鲁西北的一 批农村基层支部也先后建立起来。1926年6月,济南省党员已由1925年的45人发展到500余人。1926年9月,调离山东。
大革命失败后,调任中共北方局委员,迁驻天津,与蔡和森、王荷波等一起负责恢复北方局的领导机构。1928年6月,张昆弟赴莫斯科出席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又列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在天津、山东等地调查,改组了中共顺直省委和所属市委,在河北、山东和京浦铁路沿线领导工人斗争,先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顺直省工委书记和河北省工委书记等职。
1931年春,南方革命形势逐步发展,张昆弟以中共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开展活动,7月成立湘鄂西省总工会,张任总工会党团书记。时仅数月,在张的领导下,监利、江陵、汉阳等中心县工会组织相继成立,会员发展到2万余人。他从中挑选2300余人参加红军,为发展苏区建设和扩大红军作出了贡献。曾任湘鄂西总工会党团书记、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2年遭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被惨杀于洪湖翟家湾。
编辑本段评议
1970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石家庄车轮厂参观时,悲痛地说:“我和张昆弟是从法国一起回国的,他搞工人运动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但牺牲得很可惜,现在我还在收集他的史料呢!”
李锐在《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一书中写道:“毛泽东在学校的挚友蔡和森、何叔衡、陈昌、张昆弟、罗学瓒等人,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最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张昆弟日记两则
(一)
今日星期,约与蔡和森、毛润芝、彭则厚作一二时之旅行。早饭后,彭君过河邀蔡君同至渔湾市会伴,余与毛君先到渔湾市。
稍久,彭君一人来,蔡君以值今日移居不果行。
此议发自蔡君,余诺之,并商之彭毛二君也。事之难合,诚莫能料。三人遂沿铁道行,天气炎热,幸风大温稍解。走十余里休息于铁路旁茶店,饮茶解渴,稍坐又行。过十余里,经大托铺,前行六里息饭店,并在此午饭。
饭每大碗五十文,菜每碗二十文,三人共吃饭五大碗,小菜五碗。饭后稍息,拟就该店后大塘浴,以水浅不及股止,遂至店拿行具前行。未及三里寻一清且深之港坝,三人同浴,余以不善水甚不自由。
浴后,行十四里至目的地下,时日将西下矣。遂由山之背缘石砌而上,湘水清临其下,高峰秀挹其上,昭山其名也。山上有寺,名昭山寺,寺有和尚三四人。余辈〔告〕以来意,时晚,欲在该寺借宿。和尚初有不肯意,余辈遂有作露宿于丛树中之意。
和尚后允借宿,露宿暂止。晚饭后,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浴后,盘沙对语,凉风暖解,水波助语,不知乐从何来也。久之,由原路上,时行时语,不见山之倒立矣。和尚待于前门,星光照下,树色苍浓,隐隐生气勃发焉。
不久进寺,和尚带余辈至一客房,指旷床为宿处,并借余辈小被一块。
房外有小楼一间,余辈至小楼纳凉,南风乱吹,三人语笑称善者久之。谈语颇久,甚相 得也,毛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发达已耳。
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又云,吾辈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经济问题,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又云,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
余甚然其言。且人心能力说,余久信仰,故余有以谭嗣同《仁学》可炼心力之说,友鼎丞亦然之。彭君以清夜之感,久有为僧之志,且云数年后邀余辈同至该邑名山读书,余与毛君亦有此志,毛君之志较余尤坚。余当时亦有感云,风吹树扰声天籁,欲报无从悟弃形。但未出以相示。夜深始睡。
十七日补 (九月十六日)
(二)
昨日下午与
游泳后至麓
时将黄昏,遂宿于此。夜谈颇久。
今日早起,同
由麓山归,作家书一封。下午送信晋城,托
与毛泽东志同道合的挚友——张昆弟
张昆弟是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志同道合,共同走上革命人生道路。他是湖南省益阳县(今桃江县)人,1894年3月生于益阳县板溪。父母早逝,由祖母抚养长大。幼年读过5年私塾,因家贫辍学,仍坚持自学。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等结为挚友。他的日记中有“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慨”的生动记载。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与李维汉等组织工学世界社,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他参加领导“工学世界社”及勤工俭学学生进行的三次重要斗争,被法国政府拘捕遣送回国。
1921年底回国后,积极参加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1922年春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李大钊派他到正太铁路从事工人运动,以“交通部铁路密查员”的身份,到石家庄总机厂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成立正太铁路总工会,参与领导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1923年3月,中共北京区委改组为中共北京地委,他任工农部部长。1924年,他和李振瀛等人到河南郑州,很快恢复了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1925年5月,河南省总工会成立,他当选为总工会委员长,经常到郑州、信阳、洛阳等地检查工作。他常说:“要深入工人中去,关心工人利益。”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党团书记。1926年春,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天津,任中共北方局委员,与蔡和森、王荷波等一起负责恢复北方局的领导机构。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列席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回国后,同刘少奇、陈潭秋等领导顺直省委工作,任顺直省委工委书记,同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他妻子兰英任顺直省委妇委书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革命斗争。
1931年5月,中央派他以党的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开展工人运动,主持召开了湘鄂西省工代会,成立了湘鄂西省总工会,任党团书记。还领导恢复和建立了监利、沔阳等8个中心县的工会组织,会员发展到两万多人;帮助政府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年洪湖遭水灾),支援红军,巩固根据地,粉碎蒋介石的“围剿”。1932年5月,湘鄂西中央分局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开展“反改组派”运动,他被诬陷为“右派的首领”,遭到无情打击。同年秋,在湖北省洪湖县瞿家湾被秘密杀害,时年38岁。张昆弟牺牲后,他妻子兰英被党组织派到广东省委做秘书工作,在广州被捕牺牲。1970年,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石家庄车轮厂参观时,悲痛地说:“我和张昆弟是从法国一起回国的,他搞工人运动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但牺牲得很可惜,现在我还在收集他的史料呢!”
稿源:红网 作者:省委党史研究
1917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和张昆弟在蔡和森家中闲聊时提到陈独秀,曾感慨地说:“前之谭嗣同,后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张昆弟笑着说:“以前润之是言必称康梁的,陈独秀办了个《新青年》,又言必称陈胡了。”
【盘点历史】中共党史上的十对著名英烈夫妻
这里所说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中,有许多是英烈夫妻。以下是其中十对著名的英烈夫妻之一:
张昆弟与王兰英
张昆弟(1894—1932),1926年与王兰英结为夫妻,中国北方工人运动领袖。号芝圃,湖南桃江人。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入学不久,就与同班同学蔡和森及在八班就读的毛泽东结为好友。1918年4月,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10月,与李维汉等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被遣送回国。1922年春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安排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1922年5月,受李大钊派遣去正太铁路从事工人运动,并亲自组建正太铁路总工会。1923年3月,任中共北平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1924年受党组织派遣去郑州,协助恢复了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1925年2月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同年春,当选为中共豫陕区委委员。1925年10月任河南总工会委员长。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后,又担任中华铁路总工会干事、党团书记。1926年春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又列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先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顺直省工委书记和河北省工委书记等职。1931年春以中共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开展活动,7月任湘鄂省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5月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湘鄂西的执行者诬为反革命,受到残酷斗争,同年7月在湖北省洪湖县翟家湾被杀害。
王兰英(1908—1933),又名文灿,祖籍广东中山,出生于山东济南。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青年团济南地委的宣传工作和济南女师及济南女中两校团支部工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根据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她在国民党内部多方面团结进步力量,揭露右派阴谋,做出了很好的成绩。1926年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全省妇运工作。1926年因在校内外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打倒封建军阀政府,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暴行,被学校开除。从此便留在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工作。这年夏天,党派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6月,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1929年春回国后,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做工运工作。1930年随张昆弟去湘鄂西苏区工作。1932年夏,张昆弟牺牲后又回到上海,不久被派至广州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1932年3月,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香港当局把她驱逐出境并通知了广州当局,因此在广州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33年被杀害。
张昆弟爱人-王兰英介绍
简介
又名王文烂,字肖云。女。祖籍广东省中山县,出生于济南。其父清朝末年曾在山东冠县、聊城等县任知县,晚年经商,定居于济南。
学校经历
1923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济南女师读书时受王辩、侯志等进步学生的影响,积极参加读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时事政治,探讨改造社会的方法,接受进步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共青团济南地委宣传工作和济南女师、女中两校团支部工作。1925年青岛惨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带领济南女师同学参加全市罢工、罢课、罢市活动,声援上海、青岛工人的反帝斗争。同时,还根据党组织指示,到铁路系统开展工运工作。
加入国民党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按照党组织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部多方团结进步力量,揭露右派阴谋。1925年冬,中共中央派张昆弟来山东,建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张昆弟任书记,她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为山东省妇女运动领导人。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她和刘淑琴等在校内外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动学生抗议段祺瑞政府的暴行,宣传打倒封建军阀政府,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暴行,被学校开除。从此,到中共山东地委机关工作。不久,与张昆弟结婚。是年夏,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6月,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1929年春回国,分配在上海全国总工会工作。1931年春和丈夫张昆弟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不幸辞世
1932年张昆弟牺牲后,又回到上海,不久被派至广州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 后因叛徒出卖,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她被捕入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转赴上海。国民党特务随船跟踪,当抵达上海时,又被逮捕押回广州。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33年被杀害。
王兰英(1908~1933),又名王文灿,字肖云,祖籍广东省中山县,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其父清朝末年曾在山东冠县、聊城等县任知县,晚年经商,定居于济南。
王兰英自幼读书,在济南商埠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在王辩、侯志等进步学生的影响帮助下,她积极参加“读书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讨论时事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的现状。
1924年,王兰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经侯志、刘淑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她以全部精力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秘密组织读书会,阅读革命书刊,从会员中物色积极分子,发展党团员,壮大革命力量。
“五卅”惨案发生后,她带领济南女师同学积极参加了全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活动,声援上海、青岛工人的反帝斗争。
王兰英还担任共青团济南地委的宣传工作和济南女师、女中两校团支部工作。同时,她还根据党组织指示,到铁路系统开展工运工作。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者利用宗教来麻醉中国人民和瓦解中国人民斗志的阴谋,在1925年“圣诞节”那天,王兰英和裘东莞等人按照团组织的部署,把反帝大同盟的传单一张张叠成小方块,藏在大围巾底下,到基督教堂散发给聚会的人们,然后又去齐鲁大学,散发给学生和教职员工。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王兰英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国民党内多方团结进步力量,揭露右派阴谋,推动革命力量的发展。
1925年冬,中共中央派张昆弟来山东,建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张昆弟任书记,王兰英被选为委员,负责全省妇运工作。
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为了发动学生抗议段祺瑞政府的暴行,王兰英和刘淑琴等在校内外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为此,被校方开除。随后,到中共山东地委机关工作。不久,与张昆弟结婚。
这年夏天,为适应革命形势和妇女运动发展的要求,党组织派王兰英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深造。王兰英在苏学习成绩优秀,她与王辩、侯志、丁祝华、庄东晓、于佩贞、朱庆荣、张影心、谢怀丹、秦缦云十人被称为“济南留苏十姐妹”。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她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大会。
1929年春回国,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做工运工作。
1931年春,王兰英随张昆弟赴湘鄂西苏区工作。1932年张昆弟牺牲后,她回到上海,不久被党组织派至广州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工作。
1933年,因叛徒出卖,广东省委机关遭受破坏,王兰英被捕入狱。她沉着机智,没有暴露真实身份。 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转赴上海。
不料国民党特务暗中随船跟踪,当她刚刚抵达上海时,又被逮捕押回广州。
第二次被捕后,王兰英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凶残的敌人一无所获,便下了毒手,先把她的乳房割掉,又将竹签插入她的下身......王兰英同志就这样惨遭杀害了。牺牲时她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