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隐蔽战线
1942年1月中旬,新四军四师十一旅与二师五旅换防,从苏北淮泗、淮宝一带调往洪泽湖西岸,主要活动区域确定为淮河以北、泗宿公路以南、洪泽湖以西、津浦路以东,其中心区域则为泗五灵凤地区。为了加强对敌斗争,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经淮北区党委和四师师部批准,四师十一旅和泗五灵凤县委联合成立了敌工部,郑淮舟以泗五灵凤县委领导成员的身份,兼任敌工部长。从此,郑淮舟即在隐蔽战线上开展对敌斗争。
为了有利于郑淮舟开展工作,组织上特地选派了在延安受过培训、懂业务、通日语的吕凤翔作为郑的助手,担任敌工部副职。在郑淮舟任职期间,先后有18位优秀敌工干部在郑领导下工作。其中4位同志不幸落入敌手,宁死不屈,惨遭杀害。郑淮舟,对他们寄以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采访时,郑说这是一段令他最难忘怀的岁月,也是他和他的战友们方显英雄本色的峥嵘岁月。
郑淮舟主持的敌工站,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异常独特的作用,被誉为“不见硝烟战犹酣”的“地下战场”。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是建立和改造两面政权,争取为我所用。二是潜入敌人内部,积极开展策反工作。三是开展敌区群众工作,秘密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呼应配合抗日一线。四是建立情报网和交通站,及时收集和传递情报掩护和保障我军政人员的往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