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赓臣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5645514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12日

仕途之路

发布时间:2010-12-12 10:05:1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849年,徐赓臣考取拔贡,朝考第一,授工部虞衡司七品京官。1853年考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朝议大夫。国相柏静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孙兰检、尚书庄云舫对他尤为赏识器重。1853年,癸丑科三位主考共荐他任太子(后来的同治皇帝)之师,他却以才疏学浅,恐有负恩师厚望,婉言谢绝。咸丰帝闻知他如此狂烈,遂由文武百官陪同去翰林院见徐,并出一上联“口十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让他对,谁知话音刚落,他张口就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咸丰听了这工整绝妙的对答,十分高兴,当即准半年假让他回家探望父母、妻子,随同百官也都被他超人的才华所折服。
  翰林院的官员仕途宏达,前程无量。但他对仕途十分淡泊。几年后,竟要求改授直隶肥乡县(今河北省肥乡县)知县。上任后,培文风、锡蠢役,地方为之起色。时值蝗虫成灾,徐勤于放赈救灾,颇受县民拥戴,加授同知衔。曾自书大堂联表爱民之心:“尔但能让得三分,何必束堂前执政;我也曾做过百姓,岂不知乡下情景。”在任不到一年,因其母故而离任。
  1867年,徐赓臣应清军军门(提督)鲍春霆的聘请,随清军驻守南阳,参与谋划军机,因作战中出奇策制胜,“战功”显赫,被升任为直隶州知州加知府衔,赏戴孔雀翎。他目睹朝廷外媚洋人屡签卖国条约,内刮民膏,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于是愤然辞官,归隐故里。
  徐赓臣人品名扬朝野,有口皆碑,为官多年,始终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归隐时只带回一部诗稿一支笔。一年后,他开始到中原地区游历名山大川:登河南苏门山,观太行王屋之景,访四溟山人墓,一路观光览胜,吟诗作文以抒情怀。曾集成《韵初遗稿》、《斯宜堂诗稿》,皆佚失。传世有《鸦片词》48首。诗词中,深刻揭露了洋人利用鸦片、吗啡毒害炎黄子孙的险恶用心,鞭挞了苟且偷安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愤怒痛斥了官吏、商贾、恶绅开设烟馆,贩卖毒品,发国难财的可耻行径,详尽描绘了士、农、工、商各阶层民众吸毒后之惨景。他用自己曾染吸毒恶习的教训,以身说法,大声疾呼,诚恳奉劝染毒者立戒。他将一腔忧国忧民之激情寄于词中。
  1870年,徐赓臣回到故里,后来他在复州横山书院(今瓦房店市复州城北)执教5年。他教的学生,大都成为清末奉天文坛知名之士,其中陈登瀛、张家翰、李青云等,皆出类拔萃。他谢绝任太子之师的显位,却乐于任百姓子弟的先生的品格,流芳千载。一次复州唱戏,诸君请他写联,他提笔一挥而就两联,将咸丰前大清皇帝年号按顺序融进对联中,成为千古绝唱。联云:“离宫照明几番妙舞翻红雪,瑶池凌空一曲清歌卷白云”;“顺天康民雍然乾坤嘉王道,治世熙务正是隆春庆诏光。”
  徐赓臣归隐后一年,曾游幕四方,足迹踏遍中原。就在此时,他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但徐赓臣很快认识到鸦片、吗啡流毒之深,害人匪浅,遂痛下决心力戒。后来,他写下了50多首诗,揭露了外国列强之险恶用心,鞭笞了奸商开烟馆、发不义之财的可耻行径,痛陈吸大烟之害处,奉劝染者戒毒。可称中国近代史主张戒烟的唯一诗人。
  徐赓臣病重期间,腹痛如刀绞,汗淋雨下,家人让他吸烟止疼,徐赓臣至死未抽一口。徐赓臣曾摹仿唐朝著名散文家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写过一篇《吗啡铭》:针不在长,能锥则行。药不在多,过瘾则灵。斯是吗啡,惟吾心倾。瘾来牙根紧,锥上抖精神。药痕沾手白,有色透皮红。可以烂身体,丧残生。无官吏之干涉,有败产之恶行。南则青泥洼(大连),北则奉天城(沈阳)。铁痴曰:欲罢不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