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有亮,先落了月,沉了星,剩给我们一片昏暗,教我们守到天明。走在时代的前头,那面鲜明的旗帜,那个震惊宇宙的战鼓,呐喊一生,到死!
——题记
拨开岁月的尘烟,总会有些不退色的画面,无声地在我们生命枝头展现,总会有些抹不去的声音,隐约地在我们心灵上空回旋,让我们不经意间泪流满面,陷入沉思。
是谁,将大智大勇融化成犀利的笔端?
是谁,用命途多舛凝练成沸腾的思想?
不是将军,亦非帝王将相, 没有挥舞权杖,却打了一生笔战,以他崇高的人格和深刻的思想,召引了一群忠诚的追随者,为他们指引了光明之路。他是时代的巨人,他对于民族与国家的爱理解的那样深沉。他那直逼现实的坚毅的目光,燃烧着炽热的愤怒的火焰。
是他,鲁迅先生,这位毕生以文字从事为正义而战的伟人,为了振兴中华,为了挽救民族,弃医从文,不惜牺牲自己,推翻吃人的社会是他的奋斗目标,实现民主是他的毕生追求,他一生呐喊,乃至晚年依旧背负着难耐的寂寞,执笔搏战,一针见血,勇敢批判,专制、强权、落后、保守、虚伪、愚昧,都是他攻击的对象。他的伟大形象,早已经文字本身表达得淋漓尽致。
投枪,匕首,威力无穷,俯首的孺子牛,高昂着的头怒斥千夫指,无论艰难险阻,一如既往,朝着光明的方向行进。当我们追忆起这位黑暗中孤独的战士时,心中不由地涌起一股感激之情。
感恩鲁迅先生,他凭借他的锋利的匕首,刺破黑暗的夜空,为了疗救我们这个多病的民族,他倾尽一生的心力,从未轻易屈服或停顿,在看不见的无比险恶的战场上驰骋,建树高人一等的殊勋。而之所以有此战绩,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鲜血淋漓的场面,是因为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声和凄凉悲痛的嚎哭声,是因为深切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一切艰辛与苦难,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古老深邃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近人,有血有肉,富有生机和活力。
感恩鲁迅先生,已经不是对一个人的顶礼膜拜。一个伟大的魂灵在那个国事家事私事蜂拥而至,把他逼上绝路的黎明前夕,用笔剖析人心,用沉冷理智的语调揭露人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使人民得到解放,他毫不懈怠的进行战斗,这彻彻底底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坚决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看清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坚定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方能拯救中国。
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这是他的战斗精神,他清醒地看到,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败和牺牲是难以避免的。他用犀利的笔锋鞭笞损害国家利益的洋奴买办,讽刺国粹主义与故步自封,与全盘西化的倾向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他岩石般的革命坚定性和强韧的战斗精神,来自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来自与人民群众和先进社会力量的血肉联系。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智大勇,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什么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赞赏“汉唐气魄”,提倡“拿来主义”,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与文学家,鲁迅先生不仅具有坚定的立场,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不愧为致力于创新的改革家。
“坟,长埋了我们的战士,名字应该用鲜血写上。在那新的墓碑,刻着战士的形状光明在前面,指引着我们的路程,他所走的路,我们跟着走,别停,别停!”这位屹立在文学圣殿上的伟人,以燃烧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的确,真正的伟人将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历史终究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鲁迅,用尽力量,呐喊一生,应当相信,他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永垂不朽,这民族之魂,将永存中华大地,激励中华儿女们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