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同事
一段往事
让我们相聚
品味记忆中的茶香
缅怀故人的人格魅力
······
同学·同事
大学时期,我们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读书,同在一个楼道里生活,但是生物学的神奇使我畏感到神圣的医学如同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一样奥妙而又难以触摸,而临床实践的体会,又使得我觉得医学的神圣是如此的实实在在,自己也能够亲历亲为,以致于我们医学生整日徜徉在未来医学的梦想里。那三年,我们彼此并不认识。
直到1983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我们成了同事,你被分配到附属医院的大放射科工作,我被分到小超声波室工作。说它小,是因为它只占不足10平方米的地球空间,人员只有
更有趣的是,我们被安排在同一间矮小的集体宿舍里居住,我们的书籍摆放在同一张书桌上,旧报纸罩着的、用碎砖头垒成的临时隔物架,将我俩的床铺艰难地分开。就是在这间夏日酷热冬时严寒的低矮临时宿舍里,孵育了我们同学加同事的纯真友谊。蝇鸣蚊叮的夏日黄昏,我们一同漫步到南山的防洪渠畔纳凉畅谈,月黑星稀的冬日夜晚,我们一起就读于夜校的英语补习班加油充电。那时,我们也感到了“下海经商”的重重热浪,但依然坚守着“悬壶济世”的清贫淡定,我们怀揣着“异想天开”的白日梦想,希望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乍暖还寒的早春,团支部书记王瑞丽和你我一道,带领朝气蓬勃的团员青年攀登上“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西岳华山。那时,你在前面开路,我在后面断后,漆黑的夜晚登山,我们前呼后应,大家不停地喊话并相互搀扶。用信心战胜了黑暗,用信念战胜了胆怯,我们一路攀登。就这样,我们在困难中磨练着意志,在激情中收获着开心,在协作中培育着友谊,在追求中锤炼着希望。
放射科大,不仅仅是因为它人多地方大,更重要的是,那时它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史,X射线是诺奖获得者技术,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因此人们都崇拜它,依赖它,信任它,故称之为“大”!
和你在一起的时间里,我认识了“伦琴”,并且知道了它的生平事迹,因为你,我理解了“断层”的概念并为之神往。那年,你从天津接回附属医院放射科的第一台500mA大型胃肠机后,我不但成了你实战演练的第一个免费模特,而且还受到了你操控下的神奇机械手的“戏弄”,吓得我大呼小叫,后来竟压得我前心贴后背喘不过起来。玩笑之余,我非常高兴,因为从你这里,我开始感觉到“国外”和我们有关,开始感受到日本和德国的先进,也更加激发了我对外语学习的渴望。
当你值夜班的时候,我时常会陪着你,晚上10点后,我们会到医院食堂的夜班小灶上吃夜宵,又黑又胖的高师傅的一碗肉丝面,成了我们说不完的美谈话题。
后来,放射科例行体检时,听说你白细胞降低。大家都觉得和你接触放射线有关,我也劝说你应当离开放射科另谋他图。可是你我都人微言轻,又无靠山,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又青涩”,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当自强”,哪有你说话的份?真是应了那句“响亮”的口号:“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就这样,你在无奈中执着坚持,在坚持中苦苦求索,在求索中追逐曙光……
这一追,就是刻骨铭心的八年!
终于,1991年,你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信念,考了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的硕士研究生,并被同济医科大学光荣录取。
从此,你开始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