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女研究生孙莹洁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0936125
本馆由[ 追忆 ]创建于2015年08月11日

莹洁师姐走了(转)

发布时间:2016-04-12 20:18:27      发布人: 追忆

【作者:莹洁同学好友:南洋】

 

在打这个题目的时候,发现我的词库里是有“莹洁”这个词条的……

莹洁师姐是个典雅的女孩,她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所应该具有的一切美德。我很难想起她的丝毫缺点,立杰说,凡是能想到的“上得厅堂”的所有标准,她完全符合,这话是不错的。

说句实话,她对信仰的坚定是我难以理解的。尽管曾经暗自谴责过她“佞佛”、“佞儒”,但我也自知,没有信仰,或者信仰不纯粹,是件极为可悲、可耻、可怜的事情。

她是个追求完美的女孩,在这个时代,追求完美已经变成了一件可笑的事情,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准则。我总是在说,要坚守学术的良知,但我自知,我做不到,根本做不到,而且,不是很想做到。但她做到了,至少是在努力做到。

说句实话,她与我的关系并不大,我们说过的话,也一共没有多少。我不是她的挚友,我和他之间没有深厚的友谊。但,她改变了我整个的大学生活,甚至改变了我今后的生活。

没有她,我就不可能加入传统文化这个社团。

没有她,我就不可能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全新的、系统地了解。

没有她,我就不可能认识立杰、陶莹、子琤、许可、沛月、娴雅、中兵、绍文、刘光、老卢、郭方奇、刘文……,不可能建立起我大学中多一半的朋友群。

没有她,我就不可能去柏林禅寺,不可能认识奘师、道智师、肖力熙、焦雍、萧淳……,不可能有自己的一点信仰,不可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魅力。

很多人哭了,子琤哭了,立杰哭了,许可哭了。我没有哭,也不能哭。不是我没有感情,而是我必须保持乐观,必须保持冷静,我必须去面对那些比我更加悲伤的人。

很后悔,今天早晨见到她,没有跟她打招呼,我可能是这一群朋友里最后一个见到过她的人,我会为此遗憾一辈子……

今天送了绍文一本《心经》,是启功先生写的,先生走后出版社用红色的墨料印刷的。书的后记说,古人有以朱砂写经纪念亡人的传统。冥冥中的偶合?

今天下午下雨了,我不想把这场雨强附上什么意义,可确实下的离奇,下的让人觉得别有深意……

先写这么多吧,今天已经很难再写下去了,虽然我没有表达出我丝毫的伤感,但我的内心深处却有着无限的痛楚,无法向他人言说。

中文系的学生总是应该写些挽诗、挽联的。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了,那就引用一幅他人的挽联吧。

2005年,启功先生过世,文玩大家王世襄先生写了一幅挽联。王先生和启先生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友谊,而且王先生的才思、学识都是当世罕有的,可是王先生的挽联,不算上下落款却只有短短的八个字。那时我才略微感悟到了,什么是“微言大义”,短短的八个字,把王先生与启先生的朋友之情、同道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把他对启先生的仰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把他对启先生学识的钦慕表达得淋漓尽致。借用这样一幅挽联吧,不想多说什么了……

师多于友

恸不能言

    也放一首《大悲咒》给你,一路走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