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个人对我国医学的巨大贡献
经过连年的战争,许多书简(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都散落佚失或残缺不全了,即使是几十年前才完成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同样的命运。作为太医令的王熙(太医令相当于今天的最高级医院的院长)深知这部医学医著的伟大价值,心中十分不忍,便下定决心使这部旷世的奇书恢复其真正的面貌。于是他搜集仲景旧论,到各地寻找该书的原本,终于成功地得到了全本的《伤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和修复,将其保留了下来,就是今天见到的《伤寒论》。但书中只有伤寒部分的内容,没有找到杂病的那一部分。直到唐朝,人们发现了一本已经被虫蛀了的小册子,里面的一部分内容正与《伤寒论》相同;另外还有一些内容,是论述杂病的文句,当时尚未见诸于世,但其文风和词藻却与《伤寒论》极为相似。从形式上来看,这本小册子是一种摘抄本,并非完整的内容。虽然有些遗憾不能得到原本,但终究是一大收获,于是将伤寒部分的内容删去,将杂病部分整理出版,取名《金匮要略》。虽然只是不完整的内容,但这部分关于杂病的论述,为后世医家处理许多棘手的医学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而王熙对《伤寒论》的整理使得《伤寒论》能够流传至今,功莫大焉。
除以上有关脉学和整理《伤寒杂病论》之外,王熙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的论述。王氏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中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