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9363286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1日

何泽慧自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发布时间:2011-06-21 21:25:2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不得已在德国滞留下来。为了更多地掌握对国家有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她于1940年进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参加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1943年,她到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在玻特(W.Bothe)教授指导下从事当时已初露应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曾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46年春天,她从德国到法国巴黎,和大学时期的同学钱三强结婚,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生涯。他们一起在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和居里实验室工作,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她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以该实验为开端而引发的一系列研究及成果,深化了人们对于裂变现象的认识。

  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的组建。新中国诞生后,她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称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为了建立我国自己的核实验技术基础,选择了制备原子核乳胶作为研究课题。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对质子、α粒子及裂变碎片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核-2和核-3,在灵敏度等主要性能方面达到与英国依尔福C-2相当的水平,获得1956年度中国科学院奖(自然科学部分)。

温家宝2009年8月6日看望何泽慧。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资料图

  1955年初,中央决定大力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我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领导了当时的中子物理研究工作,为开拓我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她的精心部署和指导下,在反应堆和加速器上建立了各类实验装置,陆续进行了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领域多方面的研究,掌握了各种热中子和共振中子核数据等的测量方法。她还看准了快中子谱学的国际发展趋势,不失时机的安排力量开展研究,使我国快中子实验工作很快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

  何泽慧自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65年赴河南安阳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错误的审查和批判;1969年冬,下放到二机部在陕西合阳的“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