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9363286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21日

何泽慧的书房(名人书斋)

发布时间:2011-06-21 11:39:3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3月7日,国际妇女节的前夕,记者前往北京中关村科园社区的一座普通楼房里,看望一位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女物理学家:何泽慧。

  何先生住在二楼。客厅里摆放着中国科学院暨高能物理研究所送来的两个大花篮和科学家王大珩送的盆花“凤梨”。原来,前两天何先生刚刚过了93岁的生日,笑意依然写在老人慈祥的脸上。“走,带你们去书房。”老人依然清脆的声音、依然活泼的性格,手拄拐杖引领我们进入书房。

  何先生的女儿、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钱民协告诉记者:“书房还是爸爸在世时的样子。
 
  那时因工作需要,妈妈常常两三个星期、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都是和爸爸用一个书房。”现在,钱老师仍与何先生住在一起,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

何泽慧的书房(名人书斋)

  书房的东西两侧还是上世纪50年代时的巨大书架,挤满了两位科学界伟人的专业书和平时喜爱读的各种书籍,以及大量的牛皮纸口袋装着的论文手稿。南面墙上端挂着开创我国原子能事业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画像,钱三强的父亲、国学大师钱玄同1933年为次子钱三强书写的四个大字:“从牛到爱”。靠墙端放着钱三强的雕像。

  北面墙上的镜框里装裱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1954年1月27日夜书送钱三强的横幅:“在科学领域内,没有平安的道路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怕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写字台上,还是乱乱地摆放着一些书和材料,不同的是放了一台台式电脑,那是钱老师在家工作时用的。何先生喜欢坐在这张旧藤椅上读书看报,喜欢听女儿回家来讲述学校里、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鲜事物,有时会像孩子般笑起来。

  何泽慧女,核物理学家。1914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山西灵石。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获得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为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5年在德国皇家学院从云室中首先发现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1946年底,在法国约里奥—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及另外两名法国研究生发现了核裂变的三分裂现象;还首先观察到四分裂现象;1947年初,与钱三强正式发表论文,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轰动,当时许多媒体称他们为“中国的居里夫妇”;1948年回国,研制出我国自制的分别对质子或电子灵敏的核乳胶,还在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研究、固体径迹探测技术、空间科学、宇宙射线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