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曲作者朱正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95931590
本馆由[ 朱珠 ]创建于2012年05月07日

朱正本与《十送红军》---转载

发布时间:2012-05-23 16:59:09      发布人: 朱珠
    中央电视台播放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长征》刚刚告罄,贯穿全剧的音乐旋律正是四十年前创作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上了年纪的人回味起来,仍觉历久弥新。

  当年的曲作者朱正本先生,已经年过古稀。他1949年7月参军,之后加入部队文工团。同年,随邓小平、刘伯承率领的二野部队进军大西南,曾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安徽步行了8千多里到达四川,部队里流行的说法为“小长征”。朱正本先生1961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先后发表了歌曲300余首。

  如今,谈及当年的创作经历,老人感慨良多,哼起歌中的调子,眼中已溢满泪花。

  1960年春,朱正本等几位空政文工团的同志到江西采风。他们几乎走遍了八百里井冈山中的著名景点。在大井毛主席故居,当年和康克清同志结伴到井冈山参军的赖发秀老妈妈,一曲《送郎当红军》歌喉嘹亮、婉转动人。这些经历,给了朱正本极大的感染。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环境艰苦、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落的男女老少,经常到村头、河边、山岗、大道送红军,祝福他们胜利归来。中央苏区一带送红军的歌曲数量多,而且富有民间特色。朱老说,“这些民歌充分抒发了苏区人民送别亲人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感情。演唱一开始,我就被吸引住了,提起笔来,即席记录。”

  1960年秋,大型歌舞剧《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有一场送别红军北上长征的内容。词作家张士燮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朱老感叹道,“词写得非常美,非常感人。我当即想到了在江西记录下的那首送别红军的曲调,便根据它进行谱曲。最终,把6段歌词谱成每段不同人声、不同曲调、多次变化、情真意切的表演唱《十送红军》。”

  “谱曲时,因为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谱到‘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时,我也流下了热泪。整个曲子谱写得相当顺利,总共不到一个小时。”

  1961年八一建军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开始公演。《十送红军》一亮相,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北京军内外各大报纸、音乐刊物争相刊登。同年12月又在上海公演40余场,并在各电台多次播放,许多单位进行教唱、排演。以后几个大军区的歌舞团、地方省级文艺团体争相排演。次年,空政文工团又赴西安、张家口等地演出。《十送红军》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

  张士燮在《记作曲家朱正本》中曾写道,“不少老红军当时听了这首歌极为感动,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苏区,回忆起许多感人的往事。因此也就自然认了它就是一首苏区的革命歌曲。这首歌在全国流传后,人们也都把它当成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了,实际上是朱正本为当年革命历史歌曲填补了一个空白。”

  问世40年来,经过全国数十种报纸、刊物先后发表,这首歌现已被列入《红色歌典》。《十送红军》以其情意笃真、缠绵悱恻,感动了千万群众,并为大家所喜爱,至今仍久唱不衰。
参考资料: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冯蕾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好歌


    写信时间:2012/07/02 1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