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始祖林坚
据史料记载林氏得姓渊源有三:一、殷少师比干子林坚之后的"子姓林姓"。二、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的"姬姓林氏"。三、魏孝文帝令鲜卑人"丘林氏改为林氏"。在众多的林姓家谱中殷少师比干之后的"子姓林氏"被海内外林氏族人视为正宗源流。
对林坚的诞生地,说法有二:一唐代元和年太常博士林宝撰《元和姓纂》"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随姓林氏"之说;二唐贞观六年中书令温彦博应林姓族人之邀为林氏家谱作序中说:比干遇害后,"正妃夫人甫孕三月"避难牧野长林石室,生下林坚说。温彦博的这篇谱序,千百年来经林姓族人相互传抄,尤其随着明代《封神演义》的广泛传播,流传极广。
据林氏家谱记载比干寿辰63岁,史料相传文丁在位十三年,帝乙在位37年,帝辛在位52年,不算文丁,仅帝乙和帝辛的在位89年已远远超过比干的年龄。就是按现在刚完成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文丁在位十一年,帝乙在位二十六年,帝辛在位三十年,比干遇害时也不可能只有63岁,三朝重臣比干的享寿至少应在七、八十岁,才算合情合理。所以温彦博的比干遇害后"正妃夫人甫孕三月"之说是违背常理,经不起推敲的。这也是继唐代之后,历代谱牒学家都接受林宝之说的缘由。如果比干遇害时,"其子坚能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那么他的诞生地应在殷商京都比干少师府第之中。《林氏正宗源流族谱》记述了周武王攻克朝歌后,赐林姓于比干之子,"以其殷商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害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如果林坚真是生于牧野长林,为年仅一、二岁儿童,他的智慧是不可能"足以任政"的。
结论:
帝乙在位的37年无疑是比干所辅佐,文丁在位时,比干只是刚刚进入政界,到纣王在位时,没辅佐几年就被纣王掏心谋害。例如20岁参政,辅佐文丁5年+帝乙37年+纣王21年=63岁,这样就比较科学了。
而林坚是为了躲避灭门之灾,在姜子牙的帮助下到了今天河南卫辉的“霖落山”,就是现在的姜太公故里-神祖山,山中香泉寺位置有一片林地,郁郁葱葱,避过了纣王的追捕,为了更好的掩饰自己,改名换姓,指林为姓,这就是林姓的来源了,因此林姓的始祖确在河南卫辉(今太公泉镇姜太公故里)。
还有一种说法是:林坚的母亲姜氏怀孕三月,为了躲避纣王的谋害,在姜子牙的帮助下,逃到了姜子牙长大的地方(今卫辉太公泉村),往深山老林里逃避,由于身有三甲,故不能跋山涉水,于是躲到了霖落山半山腰的一处密林里,久居于此,后来生产是在一个泉水倒挂的洞穴里产下林坚,用洞中的泉水为林坚擦洗身子,所以这个洞就叫做“洗身洞”,后来香泉寺建立之后,有一位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看到洞中全身有治疗疾病的药性,所以利用这个洞为许多患病的人进行医治。这个洞就是今天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姜太公故里景区神祖山(原霖落山)的“洗心洞”,由于后人念转了“身”和“心”,所以现在叫做“洗心洞”。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