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该为谁而活?
这好像是一个永远有争议的问题。远在曹雪芹的巨著《红花楼》中,描写的是贾母的模式,就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多子多福,贾母才近五十,就孙辈满堂,承欢膝下,贾母每天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和孙辈在一起嬉戏游玩,你问她什么国家家庭大事,她都不理会,她也可以不理会!可时代发展到今天,在这个现代社会,人人还能维持贾母这样一种传统生活模式吗?我觉得,不!
早在九十年代,我的母亲就以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表达,给我传递了,一个女性必须走出传统的理念!那时,我总是很看重装修过的家里卫生,做饭等一应家务事,妈妈对我这点很不以为然,她也不赞成我心里老是围着配偶打转,她说应该再开阔些,以她过来人的体会。其时,爸爸离开了数年,虽然养有五个子女,但是大家各忙各的,老母一人居住在陂城,她是孤独的,平日大部分时间,她都是自己独居,自己设法融入没有亲缘关系的社会群体中,寻找乐趣,排解孤单寂寞。我记得妈妈每天和一帮老头老太在一起晨练,打太极拳,跳健身舞,打打小麻将。到后来,妈妈甚至感觉,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妈妈离不开黄陂的年龄相仿的老朋友了,远远超过对我们这些儿女的黏糊......
2011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自2009年辞去证劵公司主管的职位,在家呆了两年后,她深有体会地对我说,希望你不要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家人身上,你要给自己留空间。当时我还不是很领会。我的身边人陆续给自己培养起比如京剧的爱好,我才幡然醒悟,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真的不能拘泥于某一个角落,或者爱人,或者孩子,他们都是独立于你的个体,你总有一天得断掉对他们的情感依赖,就像“断奶”,这个过程必然要发生,每个人都得面对。
一个人,如果不建立起对自己,关乎自己的独立信念,所有生的理由,全部建立在爱人,孩子的身上,那是多么狭隘和危险的做法呀!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一个人,要为自己而活!说一个人内心强大,不在于他多么自信,自负,而在于他能铁石心肠地命令自己要对自己狠一点,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然,狠,指的是信念牢,自律强,不放纵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言行,狠,并不排斥对自己好一点。
人和人相处,彼此能成为同事,成为手足,成为爱人,成为父子,母子,都是一种缘分,是人生的一段旅程,合是必然,分也泰然,因为辩证法的原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切在于缘来缘尽。
有缘时,好好把握,好好珍惜,缘尽时,也不要太伤感伤身。就像我对我的父母,当初我是完全可以选择,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去奔我的远大前程的,但是我舍不得爸妈,担忧爸爸的身体,我选择了固执地留在家乡的省城,不管用人单位好不好,我愿心愿意地守着父母,过了近二十年。到父母离开人世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我觉得,我能为爸妈做的,我尽力地去做了,就不必纠结悲伤于他们的逝去了......八姑妈也是这样,八姑父身体不好的那多年,姑妈心无旁骛地陪伴左右,到姑父离去时,姑妈无怨无悔,很开朗地开始了一个人的晚年生活。
所以我认为,在世时,只要彼此善待了,各方都珍惜过,努力过,缘去时就一切随缘吧,聚散都是缘,是缘就会有轮回。这是造物主给人的自然法则,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