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心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0080087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9月26日

辛亥革命-徐镜心。

发布时间:2010-09-26 17:02:2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划时代的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这次革命中,有一位跟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的龙口志士,他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一生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立下了丰功伟绩。他就是当时被人们称为“南宋北徐”的北徐——徐镜心。

  徐镜心(1873一1914)又名文衡,字子鉴,山东省龙口市(原黄县)黄山馆镇后徐家村人。他出生在一个极为崇尚功名学问的家庭里,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20岁进廪生,后又考入烟台、济南高等学堂继续深造。他抱着读书贵有实用的思想,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于190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科学法律。翌年,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06年,徐镜心被推为同盟会山东主盟人,并回国从事革命活动。他先在济南山左公学任教,后与谢鸣焘、胡瑛、刘冠三、齐芾南、陈纪云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提倡革命教育。1907年春赴奉天(今沈阳),任《盛京时报》主笔,后又与宋教仁创建辽东支部,宣传三民主义,吸收同志,酝酿革命。

  1910年,徐镜心返回家乡创立农会,并担任会董。在农民中进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宣传。以农会为基础,倡导革命。为建立培养革命人才基地,他在本村废除私塾,创办学堂,教唱自编的革命歌曲,以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在徐镜心的倡导下,分布在山东各地的同盟会员也利用清廷提倡私人办学的机会,纷纷创办新学堂。他们利用教学之便,将同盟会的《民报》、《晨报》、《复报》等报刊送到学员手中,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并在学员中发展了不少同盟会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形势急剧高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徐镜心为首的山东革命党人,也立即掀起争取山东独立的斗争。徐镜心等人代表山东革命派拟定了《山东独立大纲》,并召集济南的同盟会员、各界代表、学堂师生和五镇部分官兵出席了在谘议局召开的各界联合会。与会代表指控了清廷坚持帝制,丧权辱国,造成民不聊生,列强入侵的罪状。明确指出:推翻君主立宪,建立共和政体,迫使当时任山东巡抚的孙宝崎宣布山东独立。

  因斗争形势需要,1911年11月9日徐镜心亲赴上海见孙中山,请示大举北伐。孙中山先生指示:“山东事,君自相机处理可耳!”徐镜心便于当年年底联络北方同盟会的同志,以“启发民智,组合政团”为宗旨,发起组织了中华民国共和急进会。1912年1月15日,辛亥革命军光复登州。1月16日驰援黄县。19日连克北马、龙口。清兵不甘心失败,疯狂反扑,敌我双方展开了浴血奋战,徐镜心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沪军北伐先锋队的支援下,终于取得这次战役的全胜。

  1912年3月,徐镜心由烟台去济南任省议会副会长。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徐镜心当选为山东理事长。1912年底,徐镜心当选国会议员。1913年徐镜心赴京就职参议院议员。在参议院里独持政见,刚直不阿,带头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深为袁世凯所忌恨。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后。徐镜心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不避风险。挺身而出,在《泰东日报》上发表文章痛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徐镜心为维护共和制,与袁世凯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袁世凯面前大义凛然,痛斥其独裁统治,明指直陈:“总统者,公仆也。国民者,主人也。公仆的意志应以主人的意志为意志。总统这样做中国可望长治久安,不这样做则天下还将大乱。乱则总统难安,也非总统之福……总之,有治人无治法不行,有治法无治人也不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心怀叵测的袁世凯听后,长时间默默凝视着徐镜心。而徐镜心却从容坦然,没有丝毫怯懦表示,袁世凯羡其才华,妄图以甘肃都督一职为诱饵来拉拢他,结果遭到拒绝。袁世凯见拉拢不成便怀恨在心。于1914年3月4日将徐镜心逮捕入狱。徐镜心在狱中,受尽非人的折磨,他被敌人铁丝穿骨悬梁,腋下燃烛炙烧,针穿十指,油燃肌肤,但他始终正气浩然,威武不屈,表现出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高风亮节。1914年4月13日,徐镜心在北京慷慨就义,时年41岁。

  1935年6月国民党中央第十四次常委会追赠徐镜心为陆军上将,1936年5月徐镜心遗体迁至济南千佛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国葬。

  徐镜心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国事十余年,追求博爱、自由、平等,是辛亥革命山东主要领导人,为推翻封建专制,为民主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先驱,将其故居保护起来。1987年,徐镜心故居被烟台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