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英豪——邸芝科
邸芝科,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安新县,世世代代以捕鱼捉虾、割苇编席为生。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白洋淀的平静,邸芝科耳闻目睹乡亲们被日军杀戮的惨状,对侵略者的仇恨油然而生。1940年春,18岁的邸芝科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第9军分区24团。在部队,他学政治,学文化,经受了十几次战斗的考验,很快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这年冬天,邸芝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3月,邸芝科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与部队失去联系。他回到家中养伤,随后参加了白洋淀的抗日游击队--雁翎队。雁翎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战士们多是生活在白洋淀上的猎户,使用枪排、大抬杆、火枪进行战斗,因为火枪和大抬杆的引火处容易被水打湿,需要插上雁翎加以保护而得名。邸芝科来到雁翎队后,经常向战友们传授自己的实战经验,并耐心教大家练习射击、战术动作,使雁翎队的军政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不久,雁翎队发展到40多人,编成3个班,邸芝科任2班班长。他以勇敢和智慧带领队员们在白洋淀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1942年五一节前后,日军对冀中进行“大扫荡”,白洋淀军民处于最艰难的时候。雁翎队队员们常常在芦苇丛中一躲就是几天,吃藕块,嚼苇根,睡船板,日子非常难捱,但邸芝科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大家咬牙坚持下去。1943年春天,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邸芝科和战友们加紧武装活动,不断打击日伪军。一个电闪雷鸣的深夜,邸芝科和雁翎队员们潜入大淀头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了一个伪军据点,俘获伪军150多人,缴获长枪140多支,手枪2支,子弹20多箱。此后,他们又先后拔掉日伪军30多个炮楼据点,有力地改变了白洋淀地区的敌我态势。他们还袭击了赵北口伪合作社,解决了根据地居民生活急需物资以及白洋淀的水涝问题,白洋淀人民拍手称快。不少青年积极要求参军,这年夏天,雁翎队发展到100余人,被编为3个排,邸芝科担任了二排长。
1943年9月21日,日军100多只货船,满载军火,沿大清河运往保定,以支援同八路军正规部队作战的日军。上级要求雁翎队一定要截获敌人的这批军火。邸芝科主动请缨,要求打第一只船。战斗中,他身先士卒,高喊杀敌口号,在冲向敌船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1岁。战友们高呼“为排长报仇”冲上敌船,激战一个多小时,将敌人全部消灭。
今天,白洋淀的苇丛仍在诉说着当年雁翎队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邸芝科静静地长眠在这片他为之抛洒热血的土地上,他的名字将和雁翎队的英雄业绩一起世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