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以善伺上意得宠幸,史书:“高宗(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进之。”视君如父。他与乾隆帝和诗,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珅对乾隆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帝,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珅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珅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了。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帝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的。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乾隆帝崇奉佛教中的喇嘛教,于是和珅也崇奉喇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就为和珅博得乾隆帝垂青。由此可见和珅和乾隆帝的默契是多么深厚。和珅擅政二十余年,升迁四十七次,权倾朝野,百官争相谄附。公然勒索纳贿,又排斥异己,致使吏治败坏,官场充斥小人。和珅生前曾经兼任六十余重要官职,可见乾隆帝对他的信任。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故称为刘、纪为中堂还可以,宰相则不沾边了。
他担任的职位很多,重要的有抓崇文门关税、内务府库银(皇上自己的钱库)、国库。刚刚上任的时候,国库、内务府库银空虚得很,又得花钱办事,如修《四库全书》、用兵、修园林、修皇陵、修河、救灾等。和珅利用自己能力,在短短几年里,就把空虚得很的库银变得饱满,又大把大把的银子让国家去办事,让皇上去花。他虽然聚敛,但他确实善于理财。前几任都因办不到,而被罢职。之后,由于要花钱办事,所以,还得靠和珅来弄钱。
贫困生活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公元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保护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他更成功考上咸安官官学,和珅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文,更精通四书五经。更得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器重。
十八岁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和珅从此一鸣惊人。和珅曾参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年科举,但名落孙山。他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具体来说,这是从事管理最卑微士兵的职位。由于和珅的精明能干,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十月,被授三等侍卫。终于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一个机会,做了皇上的仪仗队的侍从。具体的工作是抬轿和举旗杆的。由于他懂得利用机会,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在四年后,当上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