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6157
本馆由[ cy3yq ]创建于2010年01月18日

清华的赵元任

发布时间:2011-06-24 15:07:32      发布人: 一米阳光
赵元任是清华校友中屡见的那种博通人才之一。他的知识面和文才是多方面的,并不仅限于他所从事的专业范围以内。早在1915年前后,他与任鸿隽、章元善等十来个留学生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时,就曾写过专著《中西星名考》和论文《生物界物质与能力代谢之比较》;他在清华任教时,除担任前面举过的课程外,还曾主讲过哲学系的课程论理学。在校时,他还曾为了振兴学校戏剧社而改译并导演西方幽默剧《三角》(triangle),并在每一句台词上都注明抑扬顿挫和声调高低。由于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合他成为刘易斯?科乐耳(lewiscarroll)的专家,逝世前不久还曾被邀参加L.C的研究年会。赵元任谱曲的许多歌词,都是他自己的创作,如《劳动歌》、《尽力中华》等。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经常说或写一点富有警辟意味的格言式的东西,他给他的学生王力的一篇论文的批语“言有易,言无难”就是一例。1926年5月,他曾写了一篇格言体的《语条儿》,共18条,其中几条是:笑话笑着说,只有自己笑。笑话板着脸说,或者人家发笑。正经话板着脸说,只有自己注意。正经话笑着说,或者人家也注意。正经话笑着说,或者人家也注意。

  现在不像从前,怎见得将来总像现在?

  要改一个习惯,得拿上次当末次,别同它行再见礼。

  节制比禁绝好,禁绝比节制容易。

  要作哲学家,须念不是哲学的书。

  有钱未必有学,可是无钱更求不到学。物质文明高,精神文明未必高;可是物质文明很低,精神文明也好不到哪儿去。

  没有预备好“例如”,别先发议论。

  凡是带凡字的话,没有没有例外的。

  ……

  1965年退休后,他仍致力于写作,已公开出版的有《语言学跟符号系统》、《中国语文法》、《白话读物》等。此外尚有《绿信》(green letter)五册,用给友人书信的形式,记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因写作时经常使用一个绿色外夹,因以得名)。他还把《康熙字典》里两万多字,“浓缩”为2000个字,取名为《通字》,他认为日常的中文行文,用这两千字就足够了。

  赵元任是中年定居国外的华裔学者之一。那时,他的贫弱的祖国受到内忧外患的夹攻,正处于一片“鸡鸣的四野声寥寥”之中。赵元任去国四十年时,祖国大地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中间,在赵先生的思想中曾引起过哪些波澜,局外人便难臆断。但从一些事情上,似乎也有一些丝迹可寻。他在去世前几年中每有聚会,他总爱高歌一曲他自己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他解释说“‘他’可以是男的、女的,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歌词是刘半农当年在英国写的,有思念祖国和念旧之意。”1979年,刘达校长访美时,他曾数次高歌此曲,并曾忘情地说:“你们是真正清华园里的人。”他1981年回国,几乎全部的日程都用来寻故??故园,故乡,故校和故知。那年6月中旬,大概是他到达的第四天,他就来到清华,由刘达校长陪同畅游故园。但几天后,他却支开亲属和陪同,又一次单独来到清华园,长时间地在他的故居照澜院(旧南院)一、二两号徘徊。何以如此?凭吊?留恋?“发思古之幽情”?也许他是在创作他的第19则“语条儿”;“去国不久的人,不懂得思恋故土的深情!”据他的学生和朋友王力讲,他那时已有回国定居的打算,清华大学也为此做了安排。至少,他已决定再回国一次,分别到大陆和台岛会一会亲朋,但这一切都未来得及实现,他就于1982年4月24日溘然长逝了!享年89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