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支持儿子读书
姐姐比我大16岁,我出生时,母亲38岁,父亲46岁。姐之后我之前,应该有5-6个哥哥姐姐,他们都夭折了。我之后有两个弟弟,最小的一个先天性心脏病,16岁病故。6岁时,父母要我去石庙子上学,我性格内向,不习惯陌生环境,父亲用棍子赶着我去,到学校后,见他回去走远了,我也跟着回去,他再用棍子赶我回学校。几个来回后,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学了。半年之后,学校关门,只好在家呆着。7岁时,邹定国先生在石庙子开办私塾,我已经习惯读书环境,老师和同学都对我刮目相看。1950年12月解放,我去报国寺学校读书,一开始就读6册,我连阿拉伯数字都不会写。1954年顺利考入遂宁中学初中,1960年进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系。
在遂宁中学,国家给我一等助学金,但是按规定,学费书籍费不能全免,自费部分并不多,但是,对我们家却是十分困难。家里养鸡养猪能挣一点。我申请转学到离家近的吃住都在家的安岳通贤转学,学校不批准。我报名参军体重又不够。初中考高中,报考师范,却让我上普高。上高中时,家庭养鸡养猪已不允许。期末欠费,要么提前退伙食费去外面饭馆吃饭,每餐16两制2两,或者提前回家,白天出工挣工分,晚上复习功课,到时回校参加期末考试。也曾利用暑假在涪江上当纤夫由合川人力拉船运货至遂宁。村里的干部也曾几次贷款帮助。
两个弟弟也读过书,邹从然上过初中,进修过师范,一生从事小学教育,临近退休时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