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郭任远先生
郭任远先生去世。
跟大家一起到殡仪馆的时候,天蓦然冷了起来。院子里已经聚集了满满的人,学生,老师,亲友,自发地来跟老先生见最后一次面。
随着人流,众人静静地排好队,在灵堂前肃立,默哀……郭先生的长子-郭强先生讲话……张院长讲话
冷风呼啸,细密的雪花忽然随风飘洒,从天而降……
回来的路上,我们难以平静地回思这令人诧异的情景。莫非,冥冥中真的有一种自然的灵?
追思会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
郭夫人发言。儿子和女儿发言。学院领导发言。来自湖南、沈阳的朋友发言。更多的人发言,学院的学生、毕业的学生、萍水相逢的知己、情同亲友的邻居……
一个鲜活的、不平凡的生命浮现在心中。很遗憾我没能亲自拜访过郭老。我所有了解的,是学院有一个郭任远奖学金;过年的时候,学院领导亲自到郭老家中去慰问,而我因为安排有另外的工作没能随同,这是一个永久的遗憾。不过,现在在人们的追思中,郭老的形象、情感、品格如在目前……
他是一个古怪的人。
二十多年的时间,离开自己的亲人,自己选择了一个从来都不熟悉的城市和学校,在这里度过一生。妻子和女儿在美国,儿子在澳洲,离开的原因是他希望过一种自由的生活,一种追求自己心爱的音乐教育生活,一种苦行僧般的精神生活
实际上他完全可以享受富贵和荣耀。他有良好的教育和社会背景。香港出生,燕京大学的高材生,马思聪的学生,巴黎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沈阳音乐学院的教授……
他富有,然而极端地清贫。香港的父母曾留给他上百万的遗产,每个月有数千元的工资。然而,他的衣服都是补丁搭补丁,一个米粒都不肯浪费。沈阳和鲁东有他捐赠的钢琴、图书,有他的教育基金。临终之际,他积蓄再一次捐赠出来,再次向学院赠送了一架上好的钢琴……
他是一个向往精神自由的音乐人,然而他又是一个对共产党忠诚了一辈子的信仰者。由于他的出身,文革中曾遭受磨难,但这挡不住他对共产党的忠诚。他告诉学生:“我出身不好,没有资格入党,但我可以好好工作,好好改造自己,相信党最终能够接纳我……”入党是他一生的梦想。
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那是在他八十岁的时候。
临终,他有一个期望:在自己的身上覆盖一面党旗。遗体告别仪式上,我看到了他瘦小的身体,和身体上面覆盖的鲜红的党旗。
追思会上,沈阳音乐学院代表举行了一个仪式:尊重郭老的遗愿,向组织缴纳了数额为一万元的最后一笔党费。组织委托代表,向郭强先生递交了党费的收据……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追思会。一位位来自天南海北的素昧平生者,在郭老的精神世界中相遇,激荡的情感一碰即发,化作无尽的热泪、感动、崇高……
教育——
一个艺术教育者,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艺术教育的理解?
用自己的人生
人生——
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
是金钱吗?地位吗?名声吗?在人与人的争斗中获胜吗?用自己的权势控制和睥睨弱小者吗?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自己赢得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吗?
幸福——
我们有权利和责任追求幸福。但什么是幸福?这却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终生的问题。
无疑,永生是幸福的
但,无数的权倾一时、家产亿万的成功者,随着生命终结,以最快的速度被人遗忘
而,郭任远先生,一个清贫的布衣教育者
却获得了真正的永生
孟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