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冬:“一把手工程”“体教结合”让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一把手工程”“体教结合”让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湖南体育见闻之业余训练篇
在湖南采访的十余天里,湖南省体育工作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业余训练———不仅重视,而且很有些独到之处。
永州市的经济状况在湖南省的14个地级市(区)中排在了十名开外,但是,永州的体育成绩多年来在全省一直稳居前六名,原因是永州非常重视区域业余训练网络的建立,这里的业余训练远比我们想象的火热。
在这个市的宁远县、新田县采访时记者看到,那里的各级业余体校不仅形成了网络,还根据自身的条件办出了特点。永州市体育局局长梁小东告诉我们,国家体育总局在湖南共设立了十个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永州就有两个———永州市体校和宁远县体校。举重、体操、游泳、水球已经成为永州市业余训练的重点项目,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选手,如举重的乐茂盛、王明娟、唐晓敏、李运利等,十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冠军韩冰。湖南水球队在去年的全运会上一举击败国内劲旅广东队夺得银牌,队中超过一半的主力来自永州市。
如今,中国的竞技体育已经跻身强国之列,2004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了金牌第二的成绩。对此,国内外一致认为,这个成绩得益于中国在竞技体育上长期实行的“举国体制”,而业余训练恰恰是举国体制最基础的环节。但是,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和体育市场化的进程,中国运动训练三级体制的最初级———县、区级业余体校出现明显萎缩趋势,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断档的现象,湖南也不例外。面对上个世纪末体育人才出现短缺的局面,湖南省体育部门采取了多种手段,“一把手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
2002年湖南省在全省体育部门推行的“一把手工程”,就是各级体育部门的一把手必须亲自抓业余训练工作,并与其工作业绩考评相挂钩,同时,省体育局还推出了相应的鼓励措施:评选省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获得省级训练基地的体校每年都会得到省体育局下拨的专项训练资金。这些措施推动了湖南基层业余训练工作。记者在长沙采访时看到,一个可接纳4000名学生学习、训练的业余体校———贺龙体育运动学校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今年可以招收第一批学生,当这个体校全面运行之后,业余训练已经走在全省前列的长沙市的业余训练工作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大力推广体教结合是湖南发展业余训练的另一个特点。记者到株洲市茶陵县云阳中学采访时,看到学校大门口挂着一个醒目的标语“祝贺谭金芳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谭金芳是这所学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因为短跑成绩优异(多次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锦标)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这件事在整个茶陵县产生了轰动效应。云阳中学是一所和当地体育部门联合办的体教结合试点学校,该校田径、举重班的学生同时也是茶陵县体校的学生。
像云阳中学这样的学校,在株洲、长沙等地区还有不少。由于解决了文化课学习问题,这一做法使得参加业余训练的人群迅速扩大。
到2005年底,湖南全省已经建立了38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很多项目上建立了雄厚的人才梯队。比如,省举重队的人才梯队系列已经储备了500人,羽毛球300人,体操……整个湖南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出现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