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再现了一代艺术大师的魅力风范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全国各地书画家云集上海,他们继承和发展各自书画优秀传统,并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手法,形成了独具表现特色的“海派”风尚,史称“海上画派”。
吴昌硕先生是当时海派画家中的一代翘楚,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造诣深厚,作品被誉为艺坛“四绝”。他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创造性地融诗书画印为一炉。其篆刻作品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书法凝练遒劲、貌拙气酣;绘画则融和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擅长写意花卉,成为写意画宗师。
大师还以蓬勃的艺风一洗晚清沉寂之颓味,为我国近代书画艺术开创了新的局面,成为近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上海是先生成名和后期居住地。
身穿一袭长衫,端坐在古典高背椅上,手执一张展开的扇子,目光平静坚定地望着远方,雕塑家用细腻的手法塑造了20世纪初的吴昌硕,再现了当时文人画家的生活风貌,表现了一代画坛宗师性格冲淡、襟怀谦虚的大家风范,及其对书画艺术的专注和执着。大师的纪念像在园内与我国20世纪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纪念像为邻,构成一处中国书画大家的纪念所在,使人感受到一片闲情逸致和浓郁的艺术气息。
纪念像揭幕式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里先生、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兆荣、副会长夏顺奎,吴昌硕亲属吴超、吴越,上海书画界人士及其福寿园相关领导、工作人员共约100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当天参加活动的众多艺术家如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高式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童衍方、现任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等还现场作画损赠给予上海人文纪念博物馆,该博物馆于2010年6月成立,其间收藏了包括近现代各个时期众多文化名人、艺术家的上千件珍贵藏品,均向所有来园市民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