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也曾是个爱玩的、有点不修边幅的、头戴皮帽的嬉皮士,他开的是那个年代的“宝马”,提的是那个年代的“普拉达”……
3月上旬的一天,我在成都的一个跳蚤市场闲逛,在一排排古董瓷器(大部分是赝品)和散发着酥油香味的西藏手工艺品当中,突然瞅见一个深红色的烟盒,上面印着一位军人的头像,这个圆脸战士戴着一顶旧式军帽。我记得,他的名字叫雷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强调平均主义和政治正确,成千上万人效仿雷锋的大公无私,胸怀和雷锋同样的希望和理想。八十年代,我刚到北京就职时,也曾读到雷锋的各种事迹,说他秘密地帮战友洗衣服、补袜子,让后者不知该感谢谁。然而时过境迁,在今天的中国,“自我的一代”是否会觉得,这位已去世半个世纪的英雄不再值得学习了呢?
锋“做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时髦事”:他穿皮夹克、戴手表(这些都被视作奢侈品),参军后的一段时间里依然留着长长的刘海,所以在执勤时必须严严实实地戴好军帽。另一段不太被人关注的事实是,雷锋在到部队前就已从事过多种工作并赚了不少钱,所以,他才能一口气捐出相当于25美元的“巨款”,这个数字是普通战士月薪的10倍多。 上世纪中国举国“学雷锋”,官方展示的尽是他补过的袜子和衣服,意在营造一个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模范形象。现在我们知道,雷锋也曾是个爱玩的、有点不修边幅的、头戴皮帽的嬉皮士,他开的是那个年代的“宝马”,提的是那个年代的“普拉达”…… 重塑雷锋形象,使他能够被21世纪的年轻人接受——或许,在深受西方流行文化影响、热衷于过圣诞节的当代中国,这也算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新形式吧。 美国《新闻周刊》
在成都的跳蚤市场,我对那个印有雷锋像的烟盒的兴趣,让20来岁的卖家感到有些意外。他开价5美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用1美元把烟盒买下了。他告诉我:“我们纪念他,做好事不留名。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些纪念品。”确实,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我离开跳蚤市场时,看到一些拿红旗的年轻人正在分发关于雷锋的小册子。
当然,也有很多人宁愿把雷锋忘记。前几年,在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上,就曾有专栏作家感叹道:“雷锋纪念日已被抛在脑后。”今天的中国人趁着节日大批送礼、大把花钱,相比传统的旧历新年和洋气十足的圣诞节,雷锋纪念日确实显得有点冷清。
但是,在雷锋还未被遗忘的时候,中国公众对他的了解就一定全面吗?在新书《雷锋1940-1962》当中,很多反映雷锋真实生活的照片是之前从未披露的。正如该书编者师永刚所说:“以往那么多写雷锋的书中都找不到这些照片;结果,人们,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和接受几十年前的雷锋形象。”该书的面世显然有助于弥合这条时代的鸿沟,曾为雷锋拍照的图片主编张峻就指出,这些照片“展现了雷锋是个喜欢娱乐的年轻人”。
,让后者不知该感谢谁。然而时过境迁,在今天的中国,“自我的一代”是否会觉得,这位已去世半个世纪的英雄不再值得学习了呢? 在成都的跳蚤市场,我对那个印有雷锋像的烟盒的兴趣,让20来岁的卖家感到有些意外。他开价5美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用1美元把烟盒买下了。他告诉我:“我们纪念他,做好事不留名。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些纪念品。”确实,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我离开跳蚤市场时,看到一些拿红旗的年轻人正在分发关于雷锋的小册子。 当然,也有很多人宁愿把雷锋忘记。前几年,在英文版的《中国日报》上,就曾有专栏作家感叹道:“雷锋纪念日已被抛在脑后。”今天的中国人趁着节日大批送礼、大把花钱,相比传统的旧历新年和洋气十足的圣诞节,雷锋纪念日确实显得有点冷清。 但是,在雷锋还未被遗忘的时候,中国公众对他的了解就一定全面吗?在新书《雷锋1940-1962》当中,很多反映雷锋真实生活的照片是之前从未披露的。正如该书编者师永刚所说:“以往那么多写雷锋的书中都找不到这些照片;结果,人们,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和接受几十年前的雷锋形象。”该书的面世显然有助于弥合这条时代的鸿沟,曾为雷锋拍照的图片主编张峻就指出,这些照片“展现了雷锋是个喜欢娱乐的年轻人”。 本书告诉人们,雷锋参军前在农村开过拖拉机,当时的拖拉机堪比现在的宝马轿车。而在天安门前留影时,他手提一个时尚的书包,之后又借来一辆摩托车,假装风驰电掣。是的,雷
本书告诉人们,雷锋参军前在农村开过拖拉机,当时的拖拉机堪比现在的宝马轿车。而在天安门前留影时,他手提一个时尚的书包,之后又借来一辆摩托车,假装风驰电掣。是的,雷锋“做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时髦事”:他穿皮夹克、戴手表(这些都被视作奢侈品),参军后的一段时间里依然留着长长的刘海,所以在执勤时必须严严实实地戴好军帽。另一段不太被人关注的事实是,雷锋在到部队前就已从事过多种工作并赚了不少钱,所以,他才能一口气捐出相当于25美元的“巨款”,这个数字是普通战士月薪的10倍多。
上世纪中国举国“学雷锋”,官方展示的尽是他补过的袜子和衣服,意在营造一个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模范形象。现在我们知道,雷锋也曾是个爱玩的、有点不修边幅的、头戴皮帽的嬉皮士,他开的是那个年代的“宝马”,提的是那个年代的“普拉达”……
重塑雷锋形象,使他能够被21世纪的年轻人接受——或许,在深受西方流行文化影响、热衷于过圣诞节的当代中国,这也算是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种新形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