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我家乡,哪里是我的祖国”
1923年,马荣业先生出生于乐从水藤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4岁时父母相继病故,靠在南非的长兄供养,由在家的姐姐带大。1938年日寇南侵,火烧乐从墟,年少的马荣业被迫随乡人先后到上海、澳门、香港避难,曾一度折返家乡,1940年再度往港,次年转去南非谋。从卖杂货开始,开过餐馆、肉铺等,一步一步积累资本,然后参与工厂投资,在然后结婚生子,安居乐业。太太马顺财是在南非出生的乡里,祖籍乐从良滘,两人同声同气,恩爱相伴终生。眨眼7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马荣业在约翰内斯堡开设的“同乐饭店”,不仅为华人所熟知,而且也吸引了不少当地人食客。“同乐饭店”主营的顺德菜在南非是独领风骚的中国招牌菜,将中国餐饮文化的精髓渗透到了这个多彩的非洲国度。饭店开业之初,他亲自掌勺,把顺德菜做得风生水起,生意兴隆。“天天都是一日三餐,晚上生意特别好,常常干到三更半夜,但人很畅快,因为毕竟是自己用双手拼出一个全新的天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尊重。”回忆起创业当年,马荣业感慨良多。
后来“同乐饭店”越做越大,他专程回顺德选聘厨师,当“同乐饭店”的主厨,同时他还聘用了当地的黑人当跑堂。此外,对于前来用餐的各色人种,全部以礼相待。这些做法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显得非常出格。但他表现得异常勇敢和坚定,不仅在侨胞中拥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敬佩。与此同时,“同乐饭店”也成了南非有名的中国菜餐馆。
饭店之所以起名为“同乐”,马荣业解释为希望达成“大家同乐”、“天下同乐”之意,他说,这个“大家”,即是“大众”,包括顺德老乡,包括不同人种、不同阶层的人,大家互相不分彼此。
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后,他又尝试到开普敦等地开设连锁式店铺,最多时有20多间,遍布南非各大城市。
1998年,南非正式与中国建交,两国之间开始友好的往来。说起两国建交,马荣业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之一。在南非与中国未正式建交以前,台湾方面为了阻挠南非与中国建交,多次想拉拢、收买在当地华侨中颇有威望的马荣业,以及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来达到目的。但都被马荣业拒绝了。软的不行来硬的,马荣业遭到了台湾当局的报复,除打压他外,还不断阻挠他出境。在软硬兼施面前,马荣业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他的理由理直气壮:我的家乡在哪,哪就是我的祖国,身为中国人,忠于祖国,天经地义。他的爱国热情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无疑对南非建交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荣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往来于北京与约翰内斯堡两地,沟通联络建交事宜。所以说,中国与南非的正式建交,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