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之辩
1995年,郭钦光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但有关他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
根据《北大英烈》(第三辑)一书的记载,“郭钦光遭到曹宅家人和卫兵殴打受伤,又目睹反动当局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实行镇压,激愤填膺,当场呕血,被送进北京法国医院抢救……由于病情日益恶化,医治无效,于5月7日与世长辞。”
据美国汉学家、中国现代史研究专家舒衡哲(犹太人,生于罗马尼亚),于1984年完成的学术著作《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中,有这样一段话:“1919年5月4日的天安门游行,无一人被杀。警察受命保持和平中立并维持秩序;只有一个北大学生郭勤光(翻译有误,应为郭钦光),因‘受伤及疲劳过度’(此语引自周策纵的《五四运动》一书),几天后死去。”
有关郭钦光的事迹,1950年后客居台湾的澄迈籍乡亲王家槐撰述的《海南近志》(1993年由台湾日报出版发行),但只有寥寥数行,“留京学生文昌郭钦光于五月四日,参加各校学生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出兵山东,占据青岛事件,与军警冲突,谓郭钦光因伤致死。”“所传郭钦光致死之由,盖在军警学生冲突时受伤云。”字里行间的“谓”“所传”等字眼,有“听说”“传闻”的意思,透露出对郭钦光“因伤致死”的不确定态度。
“中有郭钦光君,素性爱国,此次运动,奋不顾身,追击国贼;听说同学被捕的有这许多,气到呕血;过了二天,竟至去世。”这是1923年5月5日出版的《学生杂志》第十卷第五号上的《五四运动史》一文涉及郭钦光的一些文字,但没有提到他是被打致伤的。
五四运动干将之一的罗家伦在民国二十年口述的文章《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中对郭钦光之死也有讲述,该文记录了罗家伦对郭钦光死因的追忆。
被打的章宗祥还没有脱离危险,时时有死耗之传闻,学生们显然还在担心是不是有司法的追查问罪,刚巧北大有一位同学叫郭钦光,在这个时候死了,他本来是有肺病的,在“五四”那一天,大约因为跑得太用力了,吐血加重,不久便死了。当时大家怕章宗祥和我们打官司,所以订下个策略。北大学生狄君武提议说郭钦光乃是在“五四”那一天被曹家佣人打死的。于是郭钦光遂成为“五四”运动中唯一烈士,受各处追悼会之无数鲜花美酒吊祭,和挽章哀辞的追悼。在上海还有一位女人,当众痛哭郭烈士。
不同的记述让90年前的那段历史变得模糊,又似乎让我们更加接近真实。无论是被殴打受伤致死,还是“疲劳过度吐血而死”都不改郭钦光为五四运动献身的“第一烈士”形象;也无论“策略说”是否真的存在,都无损五四运动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意义。
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五四运动纪念馆”最新网页上,对郭钦光之死的表述是:“郭钦光是北大学生,1919年5月4日抱病参加游行示威,他因痛恨北洋军阀政府镇压爱国民众,于5月7日忧愤而死,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