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焦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50081726
本馆由[ 天堂有约 ]创建于2012年07月08日

忆 焦凯

发布时间:2012-07-09 21:02:14      发布人: 天堂有约

老实人焦凯以81岁高龄离世,朋友无不为之惋惜。

我第一次见到焦凯是在我刚刚分到团里,他那时是民乐组组长,就觉得他很和蔼,喜欢说笑话。还不到一个星期,就碰上给他开会,批评他演出中的严重失误。原来他身兼数职:吹笛子、拉板胡、手风琴等,演出中还要台上台下的跑,的确也难为他了。

两年后,当我正式调到民乐组时,焦凯却离开民乐组当专职作曲去了。其实焦凯早就开始作曲了,那时演出的维族歌舞《葡萄园里》,藏族歌舞《拉布楞节日》等保留节目的乐曲,都出自于焦凯之手。他熟知和运用民族音乐素材搞创作,甚至被人们称为“藏族的格林卡”。一些美妙的乐曲,我至今还能哼唱。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焦凯就被稀里糊涂的打成了“反革命”,所幸不久就被莫名其妙地平了反。就在他刚刚平反后,文化系统造反派就夺了文化局的权。这些造反派们,抢了文化局的大印就撒手不管了,他们看到焦凯老实,于是,把大印交给了焦凯,焦凯便戏剧性地当上了文化“局长”。

文化系统基层单位、甚至地县的,有找焦“局长”调工作的,有找他批经费的……焦凯拿着那枚印章,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弄得他焦头烂额,一筹莫展。后来因为“大串联”,全国都乱了套,他才得以脱身,自动下台了。

我是在“文革”中结婚的,婚礼很“革命”,来客不多。焦凯当天也没来。没想到,第二天他来了,他说:现在“文革”以后“破四旧”,不兴送礼了,我给你俩照几张相,留做纪念吧。我俩的十分感动,便随他在民族学院的“景点”拍了一组,过了几天他把照片送来了,这可是我们唯一的,正规的“结婚照”了。我们十分珍惜的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和焦凯曾经一同到青海去出差,焦凯建议我们每人交10元钱,两人合伙吃饭,吃完20元每人再交10元。此法果然不错,既吃得好又省钱。但他几乎每一顿饭他都要先问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然后按照我的口味买,并且还尽量的让我多吃。真像一个老大哥关怀小老弟一样,非常亲切、感人。

我俩出差的确是最佳拍档,一路上说说笑笑十分开心。他有来言,我有去语;我说上句,他对下联,一胖一瘦,一逗一捧,简直就是说相声。不仅我们自己开心,连与我们同行的旅客也分享了我们的快乐,被我们逗得直捧腹。

老婆曾经演唱过“古筝弹唱”《蝶恋花》,我们请焦凯做个伴奏碟,焦凯尽心尽力的给做了,我问他多少钱。他说老朋友,不要钱。其实何止我们老朋友,有许多人找他帮忙,他几乎都“尽义务”了。

在一些业余学校代课,别人的代课费都已经涨到50-80元/小时了,他在市老年大学教电子琴,自始至终是25元/小时。

淡名利是焦凯的一大优秀品质,他是省音协副主席,一级作曲;获得过“终身奖,但他从不张扬,十分低调。

我和焦凯几乎形影不离,长期的演出生活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到一起,几十年如一日。2008年,我和老婆来到横店,这是我们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坚持频繁的短信来往。

焦凯原来不会发短信,因为他不识“汉拼”。但他很乐意接受新事物。在一次下农场劳动,他在草帽上把“焦凯草帽”4个字缩写成了“J K S M ”,但他错把 C写成了S ,我说他是“焦凯掻毛”,逗得他哈哈大笑。为了学好“汉拼”,他买了两张小学生用的“汉语拼音“挂图,贴在房门后,每发短信就“对号入座”,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掌握了。六、七十岁的老人,竟然还有这么大的毅力,可敬可佩。

我们的短信交往,除了日常生活以外,大多数是见景生情写“打油诗”,互相调侃、揶揄。

去年,焦凯过80大寿,可惜我在横店没有参加,焦凯说“就差你一个人”。是啊,十年前焦凯过70岁,同时又是他从艺40周年,那次活动规模颇大,热闹非凡。他72岁那年,女儿又要为他过生日,焦凯怕人说他有钱了“烧包”;但不办又辜负了女儿的一片孝心,最后还是办了,他要求我给他主持这次活动。

我为他“策划”并主持了了一个既热闹,又简单的生日parti。大家边享寿宴,一边纷纷为寿星佬献歌献舞。同为歌舞团元老的吴学友、包维华夫妇,自编自演的新疆舞最为精彩,因为他们的唱词都是“怀旧”和调侃焦凯的。我老婆也唱了一段罕见的“碗碗腔”;此外还有相声等……那天焦凯非常高兴,大家也尽欢而散。

听说他过80岁生日规模很小,除了家人,只请了挚友7人,加他共为“八仙”,因为缺了我,他心里很不愉快。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生日,言语间不免带点伤感,真的,就在他这次生日之后就住院了,而且从此就再也没出医院了。

焦凯的妻子是回民,在他们结婚之前,焦凯就已经“入@教”了,虽然是个“山寨版”的穆-斯-林,但身后之事还是按照回民的习俗安排的。

焦凯走了,放心吧,你是一个快乐的人,到哪里也不会感到孤寂的,何况“那边”的同事也不少,据说已经成立“冥族歌舞团”了,不久我们也会步你的后尘,终会见面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陆叔叔:点点滴滴的往事承载着您和爸爸无怨无悔的青春,如火的激情岁月。我如饥似渴看了您的悼文,好像时光倒流,我看到了爸爸的笑容,那样如沐春风,热情洋溢的神情,和音乐一样动人心魄!


    写信时间:2012/07/11 16: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