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温政府垮台后重返政府

鲍德温上任后不久,便委托了韦尔勋爵(Lord Weir)担任一个委员会的主席,以“评估全国电力供应的问题”。韦尔勋爵在1925年5月14日发表了委员会报告,报告建议英国应设立一个中央电力委员会,属于政府独占性质,而委员会之经费将由英国政府和地方电力企业共同承担。鲍德温接纳了韦尔勋爵的建议,并在1926年年尾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中央电力委员会之设立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到了1929年,全国电力供应上升了4倍,但营运开支却不增反减。至于用电者的数量亦由1926年的75万,大幅增加至1929年的9百万人[1]。
在1929年大选以后,工党再次上台,但到了1931年,时任工党首相麦克唐纳却不得不与鲍德温和保守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麦克唐纳之决定,使他被工党开除党籍,而他的联合内阁中更充斥保守党人,此外,麦克唐纳之精神状况大不如前,因此当时正出任枢密院议长的鲍德温才是政府内真正的掌权者。到1935年,麦克唐纳被迫下台,鲍德温遂第三度担任首相,当时他已经67岁,上任不久,其政府即通过了极富争议性的《1935年印度政府法案》。
早在1932年,鲍德温已预视到欧洲大陆极权主义之冒升,当时他在下议院曾发言道:“轰炸机总有一天会到来,而唯一的防犯就是冒犯。”另外,在工党的猛烈反对下,鲍德温亦展开了一系列的重整军备计划,又对英国王家空军进行重组和扩张。在1935年至1937年,即鲍德温第三度任相期间,面对欧洲政局日益不明朗,他未有加以制止纳粹德国违约扩军而遭受广泛的谴责,后来更有不少人认为他要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爆发负责。与此同时,鲍德温任内又爆发了英王爱德华八世的退位风波,在退位风波完满解决后,他决定在新任君主乔治六世举行登基大典后提早退休。在退休后,鲍德温在1937年6月8日获册立为布由德利的鲍德温伯爵。
编辑本段晚年 鲍德温的纹章
鲍德温退休后没有再活跃于政坛,而随著内维尔·张伯伦的去世,鲍德温也同样被舆论认定他在战前是绥靖政策的支持者,这使他在二战期间和战后都变得不受欢迎。而丘吉尔任战时首相期间,亦只曾一次向鲍德温征询意见,希望他就英国应否加强与正在保持中立的爱尔兰自由邦加强合作发表意见(鲍德温的意见是不应加强合作)。
在1945年6月,鲍德温的妻子去世,他自己在当时也患上了关节炎,要倚靠手杖走路。在1947年10月,鲍德温最后一次出席公众场合,在伦敦为一尊乔治五世的雕像主持揭幕仪式,其时鲍德温已经耳聋,面对在场群众的欢呼欢迎,他却向旁人问到:“他们是否向我发出嘘声?”在1947年12月14日,鲍德温在乌斯特郡附近,塞弗恩河畔斯陶尔波特(Stourport-on-Severn)的阿斯特利堂(Astley Hall)安睡时去世,享年80岁,遗体火化后安葬于乌斯特大教堂(Worcester Cathedral)。其宅第在遗嘱中估值280,971英镑。
鲍德温在1930年起出任剑桥大学校监至逝世为止。
编辑本段略论 鲍德温是一位一国保守主义者。在1937年退休的时候,他获得了不少的称颂。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爆发大大贬抑了他的公众形象。姑勿论谁是谁非,鲍德温,连同张伯伦与麦克唐纳,常被认为要对英国在1939年大战爆发之前,未及有充足的军事准备负责。而鲍德温的辩护者却指出,他一向走温和路线,因此没有全国一致的共识,都不应推行激进的军事重整计划。而事实上,当时不论英国、法国还是美国,本身高举和平主义的绥靖政策大行其道,所以英国军备之所以未及重整,诚非鲍德温一人之过也。
不过对丘吉尔而言,他却认为鲍德温难辞其咎。他坚信鲍德温对纳粹德国采取安抚的态度,促使希特勒认为,英国一日不受到攻击,一日也不会战斗。丘吉尔虽然对内维尔·张伯伦等政治对手都以宽宏大量对待,不过对鲍德温却不留情面。在鲍德温1947年80大寿的时候,丘吉尔就拒绝寄送贺卡,更说到:“我希望他早日康复,但他没有在世上存在过会更好。”
编辑本段荣誉 枢密院顾问官 (1920年)
嘉德勋爵士 (1937年5月29日)
编辑本段杂记 鲍德温是著名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表弟。
鲍德温的儿子奥利弗·鲍德温是工党国会议员。
鲍德温是迄今最后一位在剑桥大学受教的英国首相[2]。
鲍德温曾说过:“世上有三种物种比任何东西都更需要避难所——雀鸟、野花和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