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贺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65422956
本馆由[ 贺氏家族 ]创建于2013年01月17日

88岁老将军的石家庄情结

发布时间:2013-01-18 12:00:20      发布人: 贺氏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07:44 燕赵晚报

  【人物小传】

  贺明,陕西省武功县人,1919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吕正操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任民运干事。后曾任冀中军区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3纵8旅23团政委,1947年率团参加石家庄战役,全团立大功。

  1951年,贺明随63军188师入朝作战,任63军188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调任65军193师政委,他曾奉命前往开城,参加对我被俘人员进行消除回国顾虑的“解释代表团”,并担任第一大组组长。回国后,曾任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66军副政委、65军政委等职。1972年5月,担任河北省军区政委,1978年8月,担任贵州省军区政委。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我与石家庄”名人系列访谈之贺明少将

  “我与石家庄”开栏语

  从1947年到2007年,历史的车轮推进60年,石家庄这座年轻的城市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稳步提高。这座城市也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身影,贺明、曾思玉、李梦华等曾在石家庄生活、工作过的名人、领导见证着石家庄从解放到建设到发展的点点滴滴。11月12日,石家庄将迎来解放6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大节日,我们特推出“我与石家庄”名人系列访谈报道。

  60年,洗尽人生铅华。贺明,曾经的年轻少将也已成为一位耄耋老人,一些记忆开始变得模糊,而在他的脑海里,这座曾经叫做石门的城市却愈发清晰。在石家庄解放6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88岁高龄的贺明少将,又一次踏上这片热土,他说他一定要来看看,这里是他和他的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88岁老人重返故地

  10月16日,站在门口迎接记者的贺明少将一身灰色中山装,一双黑色布鞋,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他就像邻家老爷爷一样,把记者让进他暂住的招待所。“你们不来,我也会去找你们的。”贺老笑着说,“这两年,我和我的一些战友,经过走访整理,撰写了一本书,准备出版,是记录晋察冀野战军3纵队8旅23团历史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攻克石门》。我老了,当年参加这场战斗的人也都老了,趁我们还能记得起这些事情,把它们整理出来,让后人都能记住这段历史,并能从中得到鼓舞。”说着,贺老从旁边的文件夹中拿出厚厚一摞用A4纸打印好的资料,郑重地交给记者。这长达190页的书稿,让记者备受感动,不知这位88岁的老人和他那些同样年迈的战友整理这些资料,需要费多大的力,更不知这里浸透着这些老人多少心血、汗水。

  石门“固若金汤” 我军直逼城下

  记忆的闸门打开,贺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谈起石家庄,贺老情不自禁地朗诵起这首《喜闻收复石门》,时光流转,似回60年前。“在得知石门被攻破后,朱德总司令非常高兴,称赞这一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并题写了这首七律。”贺老说话时,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当年,我们到达石家庄的时候,这座城市还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不过它已经是一座孤岛了。攻打石家庄成为必然。”

  攻打石家庄时,晋察冀野战军3纵队8旅23团从石家庄西南方向发起进攻,当时,贺老任团政委。“整个石家庄由市区到郊区的大小碉堡有6000多个,易守难攻。”对当时的形势,贺老侃侃而谈,“石家庄当时的设防是非常坚固的。日寇曾修筑了八年,国民党军队又连年加固,构成了外市沟、内市沟以及市区与核心阵地紧密相连的牢固的防御体系。”

  “正是凭着这么多、这么强的工事,国民党守军扬言:‘石门城下有城,固若金汤’、‘凭石门的工事,国军可坐守三年’。但这难不倒咱共产党的军队。特别是在清风店战役后,敌军部和第7师被歼,敌军长被俘,防守石家庄的兵力由原来的两个师变为一个师。10月25日,我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召开了旅以上干部扩大会议,朱德总司令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号召。正是在这一战略战术指导下,石门一战打响。”

  石门一战

  他和战友从西南攻打石家庄,3纵队负责从西南进攻。当年10月27日,纵队司令员郑维山、政委胡耀邦召开全纵队营以上干部会议,部署了攻打石家庄的作战任务,23团担任助攻任务。

  “当时,我和团长张英辉经过商议,决心将这个助攻任务当成主攻来打,并把突击营的任务交给2营。”贺老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11月8日16时,我军进攻敌人第一道防线——外市沟,在那次战役中,该团2营4连率先打开外市沟突破口。9日晚,2营4连连长张鸿带着全连战士挖壕沟。他们每人一把短锹,头顶头、脚对脚,先从头部两侧挖起,再逐步往深挖,挖成跪姿、立姿、掩体,然后再把一个个单人掩体打通贯穿。每隔三五十米,还在沟顶上搭上秫秸、门板,修成避弹所。“一夜之间我们就把整个市沟之外挖成了纵横交错、前后相连的一个蛇形交通网。发起总攻50分钟后,我们就突破了敌人的这第一道防线。”贺老骄傲地说。

  据贺老讲,12日8时,总攻敌核心工事的战斗打响了。在我军强大的炮火轰击下,敌人的核心工事一片火海。23团1营接受了从正太饭店北面包围敌人的任务。1营教导员崔国彬、副营长苏焕文命令发起冲击,他们经过了六天六夜的战斗,依然精神抖擞,全营战士像下山的猛虎一样,向正太饭店冲去。2连指导员田玉增率领连突击队冲了进去,他们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射击,最后在西北角的地下室里,活捉了敌94团团长朱剑秋和副团长梁光义。

  很快,敌军就在岗楼上挂起了白旗。经过六昼夜的激战,我军就将“固若金汤”的石门攻破。贺老说到这儿,有些激动:“23团虽然是助攻,但作战思想积极主动,把助攻当成主攻来打,突破内市沟,不但本团主力从此突破口通过,而且左侧友军也从此通过。在市内作战中,又歼灭了南兵营之敌,参与攻克敌核心工事。战后,23团被纵队授予锦旗一面,上款为:‘八旅二十三团大功纪念’,正文是:‘能攻能守,坚决顽强’,后被称作‘大功团’。”

  每次来石都备感亲切

  “每次来石家庄,我都感到非常亲切。”贺老说,1972年,他还曾任河北军区政委,在石家庄工作了六年,1983年离休后,也曾在石家庄生活两年,那时居住的地点就在平安大街。再次来到石家庄,石家庄已解放60年了。这座新兴的城市发展很快,城市越来越漂亮,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相信,今后,石家庄会发展得更快,人们会过得更好!”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解放石家庄60周年新闻报道组报道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