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与杂家
2003年,王学泰从社科院退休。之后的几年里,郑永晓还经常见到他。每次出了新书,王学泰也都会送给他一本。
很多读者都只知道《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但王学泰本人的阅读和研究远比大众的印象要深广。郑永晓就更看重王学泰的另一本著作,叫作《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从先秦到近代,涉及了1100多部著作,简明扼要,要言不烦,横跨两千多年,这种著述,没有广博的阅读面和深厚的学养,是做不到的。”郑永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周围朋友和同事的印象中,王学泰是那种将生活、写作和思考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人。他为人幽默,便写了《中国人的幽默》;喜欢吃,便写了《中国饮食文化史》;自己写诗,还写了一本《清词丽句细评量》。在这些著作中,他常常融会贯通,在饮食中发现不为人知的黑暗面,在聂绀弩等人的诗词中发现文人的际遇与心理。
退休之后,王学泰也常常接受媒体采访,对当下的现实发出自己的声音。常常有媒体的记者惊讶于这位著名学者的随和,在电话里也能聊得很嗨。“再也听不到中气十足的爽朗笑声了。”曾经跟王学泰打过交道的媒体人绿茶在一篇纪念文章里这样叹惋道。
近段时间,王学泰的身体不如从前了。雷颐最后一次见王学泰,是在2016年12月。那次聚会上,雷颐觉得本来很魁梧的王学泰,身体弱了一些。
本来王学泰住在崇文门,跟雷颐挨得很近,两个人常常见。后来王学泰搬到了劲松,和雷颐的来往就少了,偶尔通个电话。王学泰跟翻译家叶廷芳住在一个院子里,经常一起喝茶,散步,聊天。2017年年末,叶廷芳获得由《南方人物周刊》颁发的年度“魅力人物”奖。正好雷颐是颁奖嘉宾,两个人还聊到了王学泰。如今,75岁的王学泰走了,留下未竟的书稿和众人的怀念。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