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燮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7402667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2月21日

误名筹安会

发布时间:2010-12-21 10:32:12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二次革命被镇压后,李燮和带着家小居住于北京,几年内默默无闻。但到1915年,在为袁世凯鼓吹帝制的筹安会发起人名单中,却赫然列着李燮和的名字。一个当年坚决反袁的革命派将领,摇身一变而成拥袁帝制的帮凶,确实令世人震惊。
  其实,李燮和本人也同样震惊。据当时寄居李宅的谭笃余记述,在报上公布了筹安会名单的第三天,李燮和才知道此事。本来,李在二次革命之后便远离政治漩涡,而热心于帮助袁世凯复辟的杨度等人屡次来拉拢李燮和,抛出他的《君宪救国论》,征求李的意见,李都不以为然,拒绝支持。杨度、孙毓筠等组织筹安会,想借用李的名望,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诱,甚至逼迫李燮和加入,李最后只好说:“我退居已久,不问国事,诸君怎样做,各请自便,我既不拥护,也不反对。”这样,由杨度等人做主,列李燮和的大名于筹安会中,登报第三天,李才从谭笃余口中得知此事。但除了将杨度等人大骂几声以外,李也无可奈何,由此导致李燮和终身背上了“帝制犯”的秽名。
  但是,查遍历史资料,李燮和在此期间却从未有过拥袁帝制的具体言论,也没有参加筹安会的实际活动,在筹安会搜罗的《君宪问题文电汇编》中,各省拥护帝制的请愿书几乎都是杨度、孙毓筠等充当“介绍人”,李燮和始终无声无迹。相反,李燮和做过一些营救反袁人士的事情。特别是章太炎在北京被袁世凯软禁后,李燮和多次前往探望,并和钱玄同两人一个出资,一个出力,为之上下奔走。原四川革命党人尹昌衡被袁下狱,李更是上书责袁无信,冒险相救。
  然而,列名筹安会在世人眼中毕竟是人生一大污垢,它给李燮和的晚年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况且在这件事情上,李本人也并未坚拒,在别人看来至少可以看作事后的默认。为此,他颇为自责,精神一直很抑郁。袁世凯帝制失败后,和李燮和过从较密的黄兴、蔡锷等革命派领袖都相继谢世,李长期苦于心迹无所表白,最后率家人回到家乡,彻底退出政坛,1927年7月病逝。李晚年曾自撰一联,表达了对误名筹安会一事的痛心和委屈:“北顾效三呼,渡河杀贼虚初愿;南来欠一死,列简蒙冤愤晚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