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广涵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7436375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9月27日

孟广涵:八路军战士的抗日线路

发布时间:2011-09-27 09:48:1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2010年10月11日 17:22 红岩春秋

  从抗大“敌训队”出来的学员,一般是到各部队做敌军工作,如:翻译缴获的日军文件;教战士们在两军对峙时能用上的简单日语口号;如果俘虏了日本人,则做俘虏的思想工作。孟广涵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敌工部敌工队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分析搜集到的日军情报和资料,向上级汇报。

  在太行山上反“扫荡”

  与在山东的“扫荡”相比,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荡”更为频繁和残酷。孟广涵在抗大敌训队和野战政治部的几年间,经历了若干次反“扫荡”。

  抗大是学校,但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遇到日军来袭是没有部队来保护的,只有自己保卫自己,像部队一样行军作战,不断转移。孟广涵所在的班,学员文化程度较高,有些原本就是连排级干部,又配有步枪、手榴弹等武装,总体说来,战斗经验比较丰富。在百团大战期间,他们的任务主要有两个:

  一是警戒。一次,孟广涵所在的班被分配到一座叫小窝棚的山上搞警戒。那天夜里,天很黑,下着蒙蒙细雨。没地方避雨,大家便挤成一团休息,派出一个哨兵观察情况。在换哨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之前派出的哨兵,而敌人可能就在附近,也不能高喊他的名字,只得另派了一个人放哨。天亮后,大家才看见,那个队员离得很近,就在几十公尺外,因为没有接到换哨的命令,他在那儿坚守了一夜。

  二是武装侦察。百团大战后期,孟广涵所在的班被派往一个村子侦察敌人的行动。刚到村外,大家就发现情况有些异常,便停在山上隐蔽观察。不久,一支约300多人的日军从村里走了出来。这个情况得向上级汇报。但是,日军是否全部离开?村里是否还有老百姓?得弄清楚。大家观察一阵不见动静,便分为两个战斗小组,走在最前面的人拿着手榴弹互相掩护着进了村子。进村一看,一个人也没有,全村一片狼藉:遍地是猪肠子、鸡肠子、鸡毛和锅碗瓢盆的碎片。按往常的情况,敌人进行“扫荡”前民兵会帮助群众“空室清野”,掩护群众转移,能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东西隐藏起来。这次可能是敌人来得突然,群众仓促转移,没有来得及“空室清野”。看到这种惨状,战士们无不义愤填膺。

  日军对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特别是1941年和1942年的“扫荡”更为残酷。太行山根据地的不少县,不论大小村庄几乎全被烧过,有的村庄反复烧过多次。对抗日武装力量,日军总是调集大量军队,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梳篦拉网”等战术,从四面八方向根据地进攻。大规模的“扫荡”更是陆空配合。一次,孟广涵和战友们在一个土坎下躲避,亲眼看着飞机上的炸弹一个个往下投,他前后的同志都被炸伤,自己则被散落的泥土埋住,躲过一劫。轰炸之后,日军地面部队便进行追击和合围。尽管战争如此残酷,但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心,灵活应变,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扫荡”。

  孟广涵记得那次伏击长冶。长治(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境内)是日军的一个主要据点,驻有重兵。孟广涵奉命到长治附近的某主力营了解情况,刚去就遇到营里在进行攻打长治的动员。原来,我方情报人员获悉长治的日军要到根据地“扫荡”,计划乘长治空虚之际拔下这个大据点。孟广涵去的这个营恰好是我军此次攻打长治兵力的一部分。孟广涵非常兴奋,随部队到了长治城下。谁知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日军得悉我军要打长治,急速回防,营部只好放弃攻打长治,改为伏击回防长治的日军。交战中,日军炮火很猛,我军一度转移阵地。由于日军怕长治失守,边抵抗边急速撤退,我军得机反击,日军因此受到一些伤亡。打长治的计划虽然没有实现,但却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扫荡”。

  还有一次则是被中央军委誉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黄崖洞保卫战。黄崖洞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北,海拔1600多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最重要的是,八路军在此创建了抗日根据地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这引起了日军的恐慌。1941年11月,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包围了黄崖洞,兵分多路进行强攻。驻守附近的129师某部将包围黄崖洞的敌人反包围起来,经过七八个昼夜的激烈战斗,消灭日军千余人,粉碎了敌人消灭我兵工厂的企图。当时八路军总部就在黄崖洞附近,孟广涵和战友们天天在炮火声中度过,见证了此次战役的惨烈。

  痛失左权副参谋长

  敌人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扫荡”的首要目标是八路军总部。但总部作为指挥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居多,要跟日军作战是很困难的。因此,在1942年5月,日军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时,总部的行动方针以转移为主。

  1942年4月,八路军总部成立了第二巡视团,到120师和晋绥边区巡视工作,孟广涵被调到了巡视二团。就在敌人合围总部的那天凌晨,巡视二团与总部同时出发,总部向东转移,巡视团向西北方向转移。巡视团是一支战斗力很弱的40多人的干部队伍,每人只有一支小手枪,最大的武器便是团长警卫员的驳壳枪。也许因为人少目标小,也许日军的目标本来只是总部,总之,巡视团天亮前从两路日军中闯了出来,而总部却被两三万日军主力包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