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母亲诞辰一百周年 小儿子撰文 《缅怀母亲》
发布时间:2021-06-21 11:12:04
发布人:
四公子
公元2021年6月20日是母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两天,我看到1960年母亲和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五个人的照片。想起小的时候,我向母亲提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答案是:从关里山东老家那儿过来的;你是……其实,到现在我才真正的懂得,明白了是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母亲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的。因为有了母爱才有了兄弟姐妹,有了每一个小家庭,才有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因此,因为母亲的伟大,才有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民族的根和民族的魂。母亲100年前,出生在离渤海湾只有三里地的小村庄,母亲说:姥爷领着四个弟弟从龙口北皂迁过来,开荒建房,还给村庄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兴隆庄,从此,中国地图上有了兴隆庄这个地名。母亲有四个哥哥,四个姐姐,姥姥去世的早,母亲很早就失去了母爱,跟父兄姐姐们一起生活。姥爷与道教有缘,据说有求雨之术。在修道观的时候,姥爷认识了北马南曲家的四姨父,便把四姨许配给了他。后来姥爷给母亲找婆家的时候,考虑让姐妹俩住的近一些,好有一个照应,就在距离四姨家大约有二里地的北马南村,相中了我们姜家,便把母亲许配给了父亲。当时山东,人多地少,生存环境也不好,四姨跟四姨父去了南京,母亲随父亲来到了黑龙江。父亲和母亲来到关外这个寒冷的地方,受尽了苦难。当时东北还是日本人的天下,父亲还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多亏三叔想办法营救,父亲才脱离苦海。1945年光复,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母亲因此失去了两个男孩子。后来,父亲和母亲从勃利县来到了佳木斯。因为东北解放的早,父亲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参加了革命工作。长期流离失所,一贫如洗,生活艰难,三岁女儿患痢疾病,无钱医治夭折。母亲精神和身心受打击,对儿女们更加关爱。一直在家带哥哥姐姐们,因此,失去了参加工作的机会。母亲经历了旧社会和新中国,对共产党、毛主席充满了敬仰和爱戴。在我记事的时候,经常听母亲唱的歌有:二郎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新苫的房,雪白的墙,屋里挂着毛主席的像……母亲每天高兴的唱着歌,感谢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家的日子也逐渐的好起来了,大哥考上了辽宁林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兴安岭得耳布尔林业局工作。二哥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放弃了第一个报名留城的机会,下乡去了生产建设兵团。就这样家中两个大男孩一个上山,一个下乡,离开了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母亲思想解放,性格开朗,积极向上,意志坚强,艰苦朴素,心地善良,助人为乐,愿意帮忙,孝敬父母,持家有方。父亲因在商业系统工作,为佳木斯人民能吃上各种蔬菜,常年到全国各地采购蔬菜。我们这个家的日常生活,就由母亲一个人操劳。每天忙于柴米油盐打点,菜饭变着花样做,让奶奶、父亲吃细粮,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买煤买柴,养鸡养羊,秋天去公园扫树叶往家背,囤积一冬天的树叶好喂羊。准备过冬的蔬菜。扒炕刷墙,改变室内格局,美化家庭环境。家具翻新,自己搓色、刷油。每年都想办法给我们添加新衣服、新鞋,做针线活经常忙活到深夜。我们从小到大穿的衣服和鞋子,基本上都是母亲亲手缝制。有的时候,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求人家用缝纫机给跑几下。衣服穿掉色不好看了,母亲就拆了翻新,把里面当外面穿,再不就用染料染成新颜色。没有玩具,母亲就拿可用的材料,给我们做猴子翻筋斗,做的和别人买的一个样。母亲还能画画、剪纸,剪一个穿裙子的小女孩,用手一拽,就变成一排小女孩了。做各种颜色的纸花,用塑料头绳编金鱼,把它们放在没有水的玻璃鱼缸里,邻居来家里串门,看到后还以为是真的呢。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可口的零食,母亲就给我们烤土豆片和烧土豆吃。夏天在东窗外种葵花籽,秋天把窝瓜子晒干,炒给我们吃。日子过的虽然不富裕,但是很充实。母亲也经常为钱发愁,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难免有打不开点的时候。邻居家有老人过世,她就帮忙做枕头,叠寿披。1969年因珍宝岛事件,中苏边境紧张,国家号召疏散人口,父亲就请假把母亲、大姐、二姐和我送到山东老家。这一路上,我们先到了沈阳,沈阳有大舅的两个闺女,大舅的二闺女也就是我的二表姐,她和母亲关系很好,曾经在佳木斯居住过,后来随姐夫单位搬迁到了沈阳。母亲很是想念她。我们下了火车,二表姐的大女儿把我们接到家里,得知二表姐又随表姐夫去了抚顺工作。在沈阳住了两天,我们去大表姐家探望,总算弥补了母亲的一点心愿。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天津,在三姨家住下,母亲和三姨有说不完的话。父亲和三姨父在龙口学徒的时候就认识,他们谈话也很投机,父亲每逢外出路过天津的时候,经常去看望他。在天津我们还到二姨的四闺女我的四表姐家探望。四表姐领我们坐公交汽车去动物园玩,在那里头一回看见大猩猩,到现在还记得,大猩猩吐口水的调皮场面。天津的聚会,让我感觉到在祖国各地有这么多的亲人,真好。到了龙口,我们先到兴隆庄妈妈的娘家四舅家住下,我天天和四舅的儿子志龙哥玩,还听他讲故事。后来我们又在大姨家住,这样每天母亲都有机会和大姨述说,离别多年的思念。1970年的夏天,我们回到了北马南村自己的家,因房子年久失修,又遇到了雨季,房子的东山墙倒塌了,母亲又开始翻建房子。这一年四姨和四姨父带着四个未成家的孩子,也回到了山东老家。建房时,四姨来帮助母亲做饭,舅舅和表哥们一起来给我们家建房子,新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帮助下,很快就建成了。同时,母亲也有一个心愿,等父亲退休后,俩个人回山东老家,在新建的房子里多住上一段时间。1971年的秋天,因奶奶病重,需要护理,母亲带我们回到了佳木斯。奶奶冬天没熬过去,走完了90岁的人生,母亲也尽到了儿媳的孝心,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20世纪70年代后,我们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哥哥姐姐们都参加了工作,能挣钱了,母亲的腰杆也越来越硬。大哥也从大兴安岭调回了佳木斯,在地区财政局上班,福利待遇非常好。二哥在兵团经常往家里稍面、鱼、肉……大姐1970年从山东回佳木斯上学,中学毕业就被分配到佳纺上班。二姐也去学校当代课老师。母亲在邻居面前能经常听到赞扬声。时光催人老,母亲五十多岁就变成了一头银发,昔日的坎坷经历和身体受到的透支、伤害,母亲的血压高,心脏病时有发生。1974年的春节前夕,母亲忙着做春节前的家务活,结果身体出现了问题,经医院诊断为脑血栓。三姨听了母亲的病,马上给寄来脉通口服药,经住院及时治疗,母亲的身体也渐渐有了好转,能自己扶墙行动了,自理也没有问题,时常还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母亲开始为哥哥姐姐们的婚事操心,忽然来了一个好消息,二哥在兵团被推荐上大学了,母亲万分的高兴,二儿子可以改变命运了,家中从此没有太让她操心的事情了。人生难料,母亲第二次又发病了,这个急病竟然是无法抢救的脑出血,在睡梦中她高兴的走完了五十四个春夏秋冬。母亲的离世,让我欲哭无泪,我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从此再也没有向母亲撒娇、任性的机会了。一夜让我改变、长大,母亲的失去是那么的快。在一起的时候,我又是那么不懂事,不珍惜,直到现在我还无比的后悔,后悔今生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现如今我也过了六十周岁了,母亲的衣物还保留了几件,父母用过的大柜、座钟、席盒子、花盘子等物件至今还保留着。父母双亲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些东西还在,我心中的家就依然在。
谨此文章献给母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