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芝原来是一位普通
工人,因酷爱
相声,曾投师于与
马三立先生合作多年的老
艺人张庆森,后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捧哏演员。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杜国芝与
李伯祥搭档,表演了众多不同题材的
相声作品。杜国芝善于根据
李伯祥的口风、神态给予适当的辅助,从不突出个人,恰如其分地使用“蹬、
谝、卖、踹”各种捧哏技巧。杜国芝在捧哏上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除了全神贯注、疏密相间外,他能将人物个性有分寸地展开,表达爱憎情绪,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杜国芝比
李伯祥小九岁,却是一个优秀的捧哏人才。在
天津和平区文化馆搞业余
相声活动时,就引起了各方面的赏识。七十年代后期与
李伯祥搭档,一起参加了
天津市曲艺团。经过上演不同题材的
相声作品,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可称不摧不坠,不支不挡,稳中求暴,朴中见巧。有时
李伯祥以脆快的口风制造出了炽热气氛,他还能根据观众的情绪和节目内容适当的调节降温哪!李伯祥表演时抓住了人物的胸无大志,不学无术,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从以聊为"乐"到以聊为"业",揭示出人物精神上的空虚。他调动说功技巧,显示出人物的口若悬河却言不及义,废话连篇而又自以为是的可笑中蕴含的可悯性和可憎性。使人悟到这类积习症结在于不爱学习,而惯以博学多闻自诩,如此寻开心,过嘴瘾,可谓"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靠漫无天际的
聊天儿打发日子,在建设"两个文明"的现实生活中,岂不是可笑复可悲吗!